中,慘淡的氛圍已經到了極點。南唐皇帝李璟的疾病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無藥可治的程度,長期的精神壓力和亡國的憂鬱,以及最近一個多月來每日晝夜不息的警報,已經徹底壓垮了詩人的求生之念。
或許詩人都是感性的吧,中秋這一日,原本皇帝該是要給群臣賜宴的,但是李璟的身體顯然是不可能了。原本還有文臣陳喬提議讓皇六子、吳王李從嘉暫代,也不必奢靡糧草,只是代替皇帝撫慰一番群臣,以提振一下士氣——雖然這個建議也就是多讓人鼓起勇氣多抵抗十天八天的,多死一些人罷了,沒什麼根本性的作用。
這個建議觸動了李璟,自從洪州和揚州失守,他的二弟三弟李景遂、李景達分別戰死殉國後,他就一直希望把自己的兩個幼子保護下來,以至於皇太弟戰死時,都沒有繼續冊封皇太子。他深深知道,亡國的罪名,應該在他李璟自己手上揹負,不該害了自己的孩兒,這種當口,哪怕一個皇太子的名分,對於李從嘉來說都是有害無益的。現在陳喬的建議,最終卻是讓李璟堅定了放棄抵抗的決心。
自己的病情自己往往是最清楚的,李璟深知自己最多隻有十天半個月的可以活了,而且說不定隨時都有可能昏迷過去無法再清醒,那樣也就沒法下旨意了。“一定要在自己徹底撒手之前向周軍投降。仗打到這一步,害的人已經夠多了。大唐已經四面楚歌,僅剩一城之地,再多多流血還有什麼意義呢?那樣只會害了從嘉。”這就是李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