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挑錢,纖悉自備,不許飲常住勺水,七年於此矣。〃餘為嗟嘆。因問大殿何時可成,和尚對以:〃明年六月,為弟六十,法子萬人,人饋十金,可得十萬,則吾事濟矣。〃逾三年而大殿、方丈俱落成焉。餘作詩以記其盛。
張岱《壽具和尚並賀大殿落成》詩:飛來石上白猿立,石自呼猿猿應石。
具德和尚行腳來,山鬼啾啾寺前泣。
生公叱石同叱羊,沙飛石走山奔忙。
驅使萬靈皆辟易,火龍為之開洪荒。
正德初年有簿對,八萬今當增一倍。
談笑之間事已成,和尚功德可思議。
黃金大地破慳貪,聚米成丘粟若山。
萬人團族如蜂蟻,和尚植杖意自閒。
餘見催科只數貫,縣官敲撲加鍛鍊。
白糧升合尚怒呼,如坻如京不盈半。
憶昔訪師坐法堂,赫蹄數寸來丹陽。
和尚聲色不易動,第令侍者開倉場。
去不移時階?亂,白粲馱來五百擔。
上倉鬥斛寂無聲,千百人夫頃刻散。
米不追呼人不繫,送到座前猶屏氣。
公侯福德將相才,羅漢神通菩薩慧。
如此工程非戲謔,向師頌之師不諾。
但言佛自有因緣,老僧只怕因果錯。
餘自聞言請受記,阿難本是如來弟。
與師同住五百年,挾取飛來複飛去。
張祜《靈隱寺》詩:峰巒開一掌,朱檻幾環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樓下月,十里郭中煙。後塔聳亭後,前山橫閣前。
溪沙涵水靜,洞石點苔鮮。好是呼猿父,西巖深響連。
賈島《靈隱寺》詩:峰前峰後寺新秋,絕頂高窗見沃洲。
人在定中聞蟋蟀,鶴於棲處掛獼猴。
山鍾夜度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
心欲懸帆身未逸,謝公此地昔曾遊。
周詩《靈隱寺》詩:靈隱何年寺,青山向此開。澗流原不斷,峰石自飛來。
樹覆空王苑,花藏大士臺。探冥有玄度,莫遣夕陽催。
北高峰北高峰在靈隱寺後,石磴數百級,曲折三十六灣。上有華光廟,以祀五聖。山半有馬明王廟,春日祈蠶者鹹往焉。峰頂浮屠七級,唐天寶中建,會昌中毀;錢武肅王修復之,宋鹹淳七年復毀。此地群山屏繞,湖水鏡涵,由上視下,歌舫漁舟,若鷗鳧出沒煙波,遠而益微,僅規其影。西望羅剎江,若匹練新濯,遙接海色,茫茫無際。張公亮有句:〃江氣白分海氣合,吳山青盡越山來。〃詩中有畫。郡城正值江湖之間,委蛇曲折,左右映帶,屋宇鱗次,竹木雲蓊,鬱鬱蔥蔥,鳳舞龍盤,真有王氣蓬勃。山麓有無著禪師塔。師名文喜,唐肅宗時人也,瘞骨於此。韓?胄取為葬地,啟其塔,有陶龕焉。容色如生,發垂至肩,指爪盤屈繞身,舍利數百粒,三日不壞,竟荼毗之。
蘇軾《遊靈隱高峰塔》詩:言遊高峰塔,蓐食始野裝。火雲秋未衰,及此初旦涼。
霧霏巖谷暗,日出草木香。嘉我同來人,又便雲水鄉。
相勸小舉足,前路高且長。古松攀龍蛇,怪石坐牛羊。
漸聞鍾馨音,飛鳥皆下翔。入門空無有,雲海浩茫茫。
惟見聾道人,老病時絕糧。問年笑不答,但指穴梨床。
心知不復來,欲歸更彷徨。贈別留匹布,今歲天早霜。
韜光庵韜光庵在靈隱寺右之半山,韜光禪師建。師,蜀人,唐太宗時,辭其師出遊,師囑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師遊靈隱山巢溝塢,值白樂天守郡,悟曰:〃吾師命之矣。〃遂卓錫焉。樂天聞之,遂與為友,題其堂曰〃法安〃。內有金蓮池、烹茗井,壁間有趙閱道、蘇子瞻題名。庵之右為呂純陽殿,萬曆十二年建,參政郭子章為之記。駱賓王亡命為僧,匿跡寺中。宋之問自謫所還至江南,偶宿於此。夜月極明,之問在長廊索句,吟曰:〃鷲嶺鬱??,龍宮鎖寂寥。〃後句未屬,思索良苦。有老僧點長明燈,同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諷甚苦,何耶?〃之問曰:〃適欲題此寺,得上聯而下句不屬。〃僧請吟上句,宋誦之。老僧曰:〃何不雲'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之問愕然,訝其遒麗,遂續終篇。遲明訪之,老僧不復見矣。有知者曰:此駱賓王也。
袁宏道《韜光庵小記》:韜光在山之腰,出靈隱後一二里,路徑甚可愛。古木婆娑,草香泉漬,淙淙之聲,四分五絡,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