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五年卒於吳國,年七十九。〃
又《釋僧辯傳》雲:
〃釋僧辯姓吳,建康人。出家,止安樂寺。少好讀經, 受業於遷、暢二師。初雖祖述其風,晚更措意斟酌,哀婉 折衷,獨歩齊初,聲奚天下,遠近知名,後來學者奠不宗 事。永明七年二月十九日,司徒竟陵文宣王夢於佛前詠
《維摩》一契,便覺韻聲流好,有工恆。明旦即集京師善
聲沙門龍光、普知、新安、道興、多寶、慧忍、天保、超勝及 偺辯等,集第作聲。辯傳古《維摩》一契,《瑞應》七言偈一
契,最是命家之作。辯以齊永明十一年卒。〃
此傳所記齊武帝永明七年二月二十日,竟陵王蕭 子良大集善聲沙門於雞籠山邸,造經唄新聲一事,是 當時考文審音的一件大事。可參閱《南齊書》四〇《武 十七王傳,竟陵文宣王子良傳》。
又《釋曇憑傳》雲:
〃釋曇憑姓楊,犍為南安人。少遊京節,學轉讀。止白 馬寺。音調甚工,而時人未之推也。於是專精篾矩,更加 研習,晚遂出群,翁然改觀。〃
又《釋薏忍傳》雲:
〃釋意忍姓費,建康人。少出家,住北多寶寺。無餘行
解,止是愛好音聲。初受業於安樂辯公,備得其法,而哀 婉細妙,特欲過之。齊文宣感夢之後,集諸經師,乃共忍 斟酌舊聲,詮品新異。制《瑞應》四十二契。忍所得最為長 妙。於是令慧微、僧業、僧尚、超明、僧期、超猷、惹旭、法 曇、慧滿、僧胤、慧篆、法慈等四十餘人皆就忍受學,遂傳 法於今。忍以隆昌元年卒,年四十餘。〃
〃(釋法鄰。釋曇辯。釋曇念。釋曇幹。釋曇進。釋 慧超。釋道首。釋曇調)凡此諸人並齊代知名。其浙左、 江西、荊陝、唐蜀亦頗有轉讀。然止是當時詠歌,乃無高 韻,故不足而傳也。〃
上錄《高僧傳》所載善聲沙門,幾乎全部都是居住 在建康的西域胡人,或建康的土著。住在建康的胡人 依其本來嫻習的聲調,轉讀佛經,建康土著的僧徒受 此特殊環境熏習,天賦優厚的變成善聲沙門,與今日 中國都邑之商港的居民善唱基督教祀天贊主之軟,理 無二致。又根據《高僧傳》所記善聲沙門的生卒年月推
算,建康經唄之盛,實始於南朝劉宋的中期,而極於蕭 齊的初年。在此期間,建康審音文士所受的影響之大, 可以想見。若再取舊史及他書以為參證,則知四聲說 成立於永明之世,並非出於偶然。
僧祐《出三藏記集》一二《齊竟陵文宣王法集,目 錄》內載:
〃《與何祭酒贊法滋味》一卷。《贊梵壩偈文》一卷。 《梵唄序》一卷。《轉讀法並釋滯》一卷。〃
又《齊竟陵王世子撫軍巴陵王法集,目錄》內載
〃《經聲賦》。,'
《南齊書》四〇《竟陵文宣王子良傳》:《南史》四四同) 雲;
〃移居雞籠山西邸,集學士抄五經、百家,依《皇覽》 例,為《四部要略》千卷。招致名僧,講論佛法,造經唄新 聲。(蕭子良所造新聲為轉讀之聲,非梵唄之聲》道俗之 盛,江左未有也。〃
《梁書》一《武帝紀》(《南史》六同)雲:
〃竟陵王子良開西邸,招文學,高祖與沈約、謝眺、王 融、蕭琛、範雲、任昉、陸埵等並遊焉,號曰'八友'。〃(參
閱《梁書》一三、《南史》五七《沈約傳》)
按齊競陵王蕭子良雞籠西邸既是審音文士抄撰的學 府,又是善聲沙門結集的道場。其於文士與沙門之間 所起的溝通作用,不可忽視。
《南齊書》二〇《文惠太子傳》(《南史》四四同)雲:
〃太子與竟陵王子良俱好釋氏。〃
同書四一《周顒傳》略雲…
〃建元初,為山陰令。還為文惠太子中軍錄事參軍, 隨府轉徵北。顆音辭辯麗,出言不窮,宮商朱紫,發口成
句。泛涉百家,長於怫理。著《三宗論》。?
《南史》三四《周顆傳》雲:
〃轉國子博士,兼著作。太學諸生慕其風,爭事華辯。 始著《四聲切韻》行於時。後卒於官。子舍。舍善誦詩書,
音韻演辯。〃
《梁書》一三《沈約傳》(《南史》五七同)雲:
〃又撰《四聲譜》,以為在昔詞人,累千載而不寤,而 獨得胸衿,窮其妙旨,自謂人神之作。〃
《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