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北人,〃何故不知有埃?〃〃如何不辨族、從?〃夏侯亶 說〃服屬易疏,所以不忍言族〃,即雖為族弟,還是不稱 族弟而稱從弟為好。顏之推以為〃於禮未通〃。

稱〃從〃,是〃重同姓,謂之骨肉〃。這是北方的習 俗。這種習俗與北方的大家族制度相應。稱〃族人〃,則 與南朝大家族的離析,父子兄弟異計殊產相應。大家 族的瓦解是社會進步的反映。在這個問題上,南朝也 比北朝先進。

不願分居而要保持大家族制度的人,總是有的。

出於保守觀念,統治者對這種人也加以旌表。如《南 史》七三《孝義傳上,封延伯傳》所說:〃義興陳玄子四 世同居,一百七口。武陵邵榮興、文獻叔並八世同居。〃 等等。齊離帝〃詔俱表門閭,翊租調〃。但這種家族制度 在南朝畢竟過時了,再旌表也難扶起來。 士族

南朝士族與城市相聯絡,北朝士族與農村相聯

系。

南朝商業的發達,大家族制度的破壞,帶來的一 個結果是,士族喜歡住到城市中去,且喜歡住在建康、 江陵。大家族制度的破壞,為士人脫離土地、宗族,遷 居城市,創造了條件或提供了可能性。當然,遷居城 市,並不意味著他們拋棄農村的產業。第十二篇說到 建康、江陵兩大士族集團的滅亡問題,便與他們遷居

城巿有關。城市被打下之日,也就是他們滅亡之時。 〃大魏恢博,唯受谷帛之輸〃。這決定了北方計程車 族與農業土地的難分的關係。北方大家族制度的繼續 維持,又決定了北方計程車人與宗族的難分的關係。北 方士族除了在京城和地方上做官,都不在都市。都巿 被攻破,士族很少受到影響。因此,北方士族的勢力可 以延長或延續下來。這影響到隋唐的歷史。在隋唐史 籍中,我們猶能見到北方崔、李等姓,而難發現南朝 王、謝還有什麼人物。原因便在南北士族所聯絡的事 物的不同。一個主要與農村、土地、宗族相聯絡,一個 主要與城市、商業相聯絡,宗族則已分解。

(二)南北學術的溝通

這裡說的南北學術的溝通,主要是指南學的北

傳。

經學。

永嘉之亂,中州士族南遷,魏晉新學如王弼的 《易》注,杜預的《左傳》注,均移到了南方,江左學術文 化思想從而發達起來。宋時青徐二州為北魏所佔,新 學北傳。至隋王弼《易》注、杜預《左傳》注盛行,舊學浸

微。

《隋書》七五《儒林傳序》雲:

〃江左《周易》則王輔嗣(王弼、《尚書》則孔安國, 《左傳》則杜元凱(杜預》。河、洛《左傳》則服子慎,《尚 書》、《周易》則鄭康成。《詩》則並主於毛公,《禮》則同遵 於鄭氏。大抵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

葉。〃

這說出了南北學術的不同處。就王氏《易》、杜氏《左

傳》而言,南有北無,南尚新學,北尚舊學。南學約簡, 北學深蕪。南北相較,南學勝於北學。 《北史》八一《儒林傳上,序》雲:

〃晉世杜預注《左氏》。預玄孫坦,坦弟噴,於宋朝並 為青州刺史,傳其家業,故齊地多習之。〃

又云:

〃河南及靑齊之間,儒生多講王輔鋼所注(《周易》〉, 師訓蓋寡。〃

按魏取青、徐在宋明帝泰始五年(魏獻文帝皇興三

年)。此年慕容白曜攻拔東陽,宋青州刺史沈文秀被 俘,青、冀之地盡人於魏。《資治通鑑》一三六齊武帝永 明五年語及:

〃顯祖(獻文帝)平青、徐,悉徙其望族於代;

則青徐新學杜預《左傳》注、王弼《周易》注傳人北朝, 當在獻文帝之時。

《隋書》三二《經籍志一》《周易》類雲:

〃梁、陳鄭玄、王弼二注,列於國學。齊代唯傳鄭義。 至隋,王注盛行,學浸微,今殆絕矣。〃

《舂秋》類又云:

〃至隋,杜氏盛行,服義及《公羊》、《穀梁》浸微,今殆 無師說

據此可知南方新學王氏《易》、杜氏《傳》,到隋朝的時 候,在北方也佔了統治的地位。 佛學。

這裡主要是談南朝佛教新義的北傳。先說寫經。 南朝齊、梁時期,佛教最盛。可是從敦煌寫經題記 〈北京圖書館所輯敦煌石室寫經題記彙編)所記寫經 時間與地點來看,其著有南方地名或南朝年號的,前 後七百年間,卻僅得六卷。此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