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朱元璋便確定了要火攻。一戰之下,直到朱元璋戰部即將崩潰之時,風向突轉,東北風起。
然後,一把火起,陳友諒看著映天的火光,滿湖血水,不進感覺,世界崩潰了。
而三國演義成書,或者說火燒赤壁這一章節成書時間,究竟是在戰前還是戰後,還未可知。也許,火燒赤壁便是火燒鄱陽湖的翻版。
但是,似乎唐代有一句詩文叫做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可以預想,當年周瑜打敗曹操,用的也是火攻。但是曹操卻不一定鐵鎖連船了。
而且,鄱陽湖不是長江,雙方陳兵立馬四日不戰,也不會有事。
但是赤壁一段,水流不可謂不急,敢問三日不戰,只有少數船隻系在碼頭上,其他江上的船隻如何能一直保持位置。
而那一戰也不是渡江戰,而是上下游之爭,曹操,是佔據上游的一方。
總之,看歷史戰例,看小說,話本,看的熱血沸騰,真正的動手,卻完全是兩回事。
但是方天定與郭德威的一戰,卻又不同。
郭德威乃是堅守水軍營地,而方天定卻因為“人和”之便知道了那一處山壁峽坳,才有一棲身之所。
郭德威等待方天定久攻不破然後退去的希望成空。
學習玄妙之法,講究道法自然,道天地人,而行軍之道,也近乎如此,便是道天地人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所以,道排在第一。
其二,天,天時。第三,地,地利。此時此刻,天時不論,地利卻近乎在郭德威手中,因為其處於上游。
而方天定似乎佔了一個人和。因為邊境上的老百姓,可以算作是國籍模糊,而他們更願意幫助魏國軍。
所以,才找到了這個山坳,隱藏在山崖間,迎客松間的山坳。
之所以郭德威不注重此處,不是郭德威不知道有這麼個山坳,而是他覺得,此處山坳太大,就算水流稍微平緩一些,也根本不適合作為停船之所。
只是,一艘船是一艘船,一隊船則不同。所謂流體,流過的水在船尾匯聚反推著船隻不往後退去。
所以只需要少許槳手調控船隻方向而已。
而戰時,下錨可以說是很不明智的決定,偷襲一來,無法防備。
但是,方天定也派出了一些前哨艦橫列山坳往上游一里多的地方,巨大的鐵錨下載江水中,若是一有異動,隨即起錨通告。若是實在無法起錨,便只能點燃烽火,點起嘯箭蝙蝠火,以身殉國了。
入夜,已然是深秋,山風呼嘯,夜間格外冷冽。
一道道刺骨的寒風,雖然吹不起厚重的篷布,卻也透過縫隙吹進了帳篷和房裡,將士們開始裹緊被子。
雖然軍需品都是上等的,但是,卻也是定額的。每人一床,根本不夠用。
突然,一陣喧鬧聲響起,作為戰士,這樣的聲響已經足夠讓他們驚醒了。
眾多人起身,第一反應是抓起身邊的槍矛,弓箭。
看了看周圍,沒有危險之後才平穩呼吸開始穿衣服。
船盔甲終歸很麻煩,大部分人穿起單衣,便出了帳篷四處張望。
才聽見外面喧鬧的是什麼。
“火!燃起來了!”
“快,走水了!速救!”
原來,發生了火災,在眾人的注視下,竟然還有火箭飛入。
那些包著抹布,沾著豬油還是什麼的火箭落在帳篷上,便開始燃燒。
只是,畢竟是深秋,火勢要變大,也不容易。
眾人手忙腳亂的救火,也有人喊道:“襲營!”
於是乎,沒有救火的人速度衝進了帳篷穿起盔甲。
當他們穿起盔甲衝出來才發現,除去燃起的火,隨著風勢變大了些,那些火箭依舊稀稀拉拉的落著,其他方面根本沒有任何變化。更遑論襲營。
作為水軍將軍,郭德威自從敗仗之後,便一直謹慎的住在戰艦中。那蒙蕫鉅艦往下有兩層,往上卻還有三層。本就有將軍的住所,只是這些將軍更習慣住在城中罷了。
應為城中有他們未登記在冊的小妾。
這一夜,有云,紅色的火光,照亮上空的雲層,很遠都能看得見。
這一艘蒙蕫鉅艦,就算在往後一千年,也絕對是內流域河道戰爭中最大型的船隻。說句不太切實際的話,從船下看,這船已然高聳入雲。
所以,視野很遠很遠。
從甲板上三層的房間中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