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金給官員過目過秤,只是以家產為擔保,會有這些黃金,末了戎境那邊結算過來,有多少黃金,就跟漢境這邊抵銷,不足的部分,再拿現金補。漢家這邊的官員一聽,有可操作性,向舒宗上報。舒宗是通達體貼的皇帝,覺得可行,但要與戎境商議定了,兩邊共同監督才可以,否則只是紙上畫餅。

當時戎王名為普巴榮,世稱榮王,也是個傳奇人物,不過那時候正為個小美人兒牽制了精力,不理政務了,近臣說啥就是啥。近臣說這樣大家方便,榮王就揮揮手說:成吧!

於是就成了。幾家大貿易商作的代金券,風行一時。戎漢貿易迎來的繁榮期,貿易口那條道路被稱為黃金大道。後來榮王和舒帝都死了,貿易口也取消了,商人交易基本自由了。戎漢商旅還是主要在黃金大道上走,一半出自習慣,一半是這大道地理、商業位置綜合起來看確實便捷。而代金券,發展為如今的寶票,各地殷實大商家都有聯署發行,信譽特別好的,不但漢地全國通行,外國商家也都認。

錦城恰好在黃金大道的一條支路上。最知名的商家的除了官商之外,就是戎商開的“恪思閣”。這些大商家壟斷了最精美的綢緞、最靠譜的古玩,等一切頂級高檔商品的銷售,一般人是難以爭競了。L

☆、第九章 套色印染

當初在離城,林汝海熱喪還沒過,崔雙輝第一次聽到英姑轉達的建議時,非常震驚,當即質疑:“將資產瞞天過海抽離尚且不難,如何藏起來,逃過人家的追查?如何將它錢生錢,避免縮水?另起爐灶?這這……這不是開玩笑嘛!”

崔雙輝最擔心的就是:離城林汝海夫妻,依靠林家本來就有的官場、商界人脈,再經過多年苦心經營,才建立起這個商業帝國,將現銀抽離後,另起爐灶,談何容易?要避過追查,現有的人脈是絕不能用了,離城也不能再呆。只有到其他地方去,可人家市場都已經霸得嚴嚴實實的,再要做大談何容易?

林代提出的路子,崔雙輝一開始也是將信將疑,但還是照做了。

七夕節,“阿憨大”賣鴨燈兒,正是第一步試水。

林代提出的綱要就是:不做“高檔”商品,但做“靠得住”的商品,針對的客戶群是廣大普通城民,價位是他們都能負擔的價位,而質量要讓他們絕不擔心,要打出“阿憨大的東西,我們肯定買得起,質量肯定沒得說。”這樣的口碑。

價效比優越,薄利多銷,就可保證盈利。而要達成大量盈利,就要靠規模化生產、規模化經營。

所以從七夕鴨燈開始,崔雙輝致力於打造規模化生產的流水線作業模式。

這是與當今的生產理念完全相悖的。要知道,當下的生產,要麼是小門小戶生產,譬如某個作坊造出石像玉像,又如某家婦女在織機上織出布。都是家庭式生產模式,質量如何,全靠當事人自己掌握,而整個生產過程也往往是製造者從頭到尾一人完成。如果質量很精美,踏入了上層階級,最高做到御前供奉,也仍然是個人手造。以保證其獨特風味與質量。

這樣的後果就是:小門小戶的生產。流程拖沓,質量無法保障,價錢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顧客買時要很當心,不然很容易買虧了,而賣家也會覺得自己賣虧了,引發吵嚷。至於上層手造的貨物。則只能由高階權貴們消費,完全是奢侈品。一般人家消費額極少。

林代瞄準的就是這個空白。

以鴨燈為例,削蔑片的是一批工人,組裝骨架的又是一批工人,上紙的是第三批。上色的是第四批。每批工人只完成固定的幾個動作,有助於迅速熟練。而每個動作完成的規格、質量,也都有死板的規定。這種死板模式完全無助於創造出藝術品。但製造“規格一致、質量過硬”的產品,那是勝任愉快了。

以這種方式。製作速度上去了、質量標準建立了、時間成本壓低、原料浪費也減少。對於不需要追求高階藝術品味的普通百姓來說,價效比也達到了最高值。透過一些讓利於民的手段,口碑建立起來了。巧妙的發放一些印有商家logo廣告的小物件,讓顧客覺得佔了便宜,在阿憨大消費不像花錢、簡直就像是賺到錢似的,熱情也調動起來。那些小物件在民間流轉,廣告效果都打了出去。

阿憨大就是這樣靜悄悄做大。截至林代從謝府搬離,這品牌已經建立起了相當穩固的客戶群。且該群體還在繼續擴大。

是時候擴充貨物了。不然,跟不上這個迅速擴充的顧客群。如果商品不能及時有效的跟上,顧客會流失。那就太可惜了。

崔雙輝今天給林代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