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英姑取出一個帷帽,給女孩子戴上。

所謂帷帽,是一頂新增了帽簾的帽子。作用是給富貴女眷遮著臉,不叫別人看見。那帽簾可長可短,短的及肩,長的可至踵,簡直就是幅移動的窗簾,或者說蚊帳。

這一頂帽子,帽簾一直拖到地上。

為什麼這個女孩子走過來時不過是個小丫頭,進了人家的院子反而要戴上帷帽了?

她用粗陋的服裝掩飾自己的身份,偽造出壯實的身段來掩蓋自己原本纖妙的身姿,用垂落的假髮辮遮蓋自己的臉頰,抹了鍋灰掩去柔膩的膚色。好不叫人認出她的身份:

林姑娘。

林代。

租下鄰家院子的,當然也不是普通人。先來迎接的是一對女人,進退有度,像大戶人家教養出來的。她們幫英姑給林代戴上帷帽之後,所謂的倉儲商人迎出來,表現得就像個小夥計,而且是個終於見到大老闆的小夥計,熱情得近乎手足無措的,把林代迎進了內院。

崔雙輝在這裡迎候。見英姑服侍著林代來了,他兜頭上前一個大禮,竟不覺老淚盈眶。

林代深深欠身還禮。

崔雙輝簡直要跪地上了:“老僕怎當得起姑娘這般大禮!”

林代道:“我替先母謝大管家守護這份產業。”

咦!不是說崔雙輝攜款潛逃了嗎?謝雲劍和周孔目他們拿到的帳簿也都顯示,林家產業虧空了。怎的是崔雙輝守住了產業?

英姑在旁笑道:“還請姑娘與崔管事進屋說話。”

崔雙輝連聲道:“是、是!”站著說話確實不妥。他將林代迎入室內。

門內陳設細潔,明窗淨几,窗下一套櫸木桌椅,旁邊一隻同樣質地的櫥櫃,櫃中有些畫卷和塑像。

崔雙輝高高舉起燈,請林代賞鑑那些塑像。

都是泥塑,有老虎、娃娃、猴獻桃等幾種,皆取吉祥的造型,每種造型,大小、色澤完全一致。

“照姑娘的吩咐,模子已經成功了。如今已有十八種模子,還可再添。這是樣品,請姑娘過目。”崔雙輝道。

林代含笑。

泥塑是當今最重要的手工藝品之一。但要造一尊好泥塑,需要極高的藝術造詣,所以“泥人張”等大師才會如此受追捧,身價千金。

一般來說,越是高檔商品,越容易賺錢。林汝海與林謝氏當年,走的也是高檔路線,不然也難以將林汝海推舉上旭南織造的官職。如今大陵朝的高檔市場,主要由兩種商人把持:一種是官商,一種是戎商。

官商有官府做後盾,才能有更好的貨源和客源,這且不消說得。就算林汝海,原本也在官場有人脈,經林謝氏幫忙做大之後,他自己直接成了官,這才叫修成正果。

戎商卻是西戎來的。戎國聯接著大陵與西方諸小國,將兩頭的貨源運來運去的,最後發展出“戎商”這一大勢力。如果拿一幅地圖看,從戎境往大陵朝,可以看到一條大道,入境之後漸漸分散開,如大樹的根鬚,深紮在大陵全境裡。

商人們給它標了個名字:黃金之路。

異國交易,紙鈔是難以得到信任的,銅錢也不行,真正實打實的,只有金銀。金與銀中,天竺等國遠遠更信奉黃金,戎境也尊崇黃金,不但奉神之物多是金器鑲寶,婦女見面也以佩戴金器的多少來判斷對方的地位,戎商將西域種種珍奇之物運到大陵朝之後,更願意換金子回境,但是漢境流通貴金屬還是以銀兩為主,精明的戎商便在生意中先收取銀子,再兌換成黃金運回本境,對戎商攻擊最激烈的漢朝官員,也是揪住這點不放,聲稱:“若放任戎商交易,則西邊淫奇小物洪洩濫觴,而我金脈竭矣!”並把交易幹道稱作吸血要道,形容漢境金銀源源不斷西去,就像人的血液被怪獸抽乾一樣。當時還是先帝在位視政,即舒宗,為此下了一道政令,將戎境與漢境的貿易口收為一個,在這一個貿易口上嚴格檢查登記,根據漢人的商品的出口額,來決定戎商的進口額,同時漢人商品的出口也要求戎人以黃金支付。這樣一來,大貿易商的作帳工作就比較痛苦了。他們在漢境作生意時主要用銅錢、銀兩進行計算,在戎境則有戎境專門的鑄錢、還有金銀錠、甚至還有用牲畜、莊稼、甚至鹽巴作計量單位的貨券,這些亂七八糟的,在邊境都要統一換成黃金結算,漢戎兩地的黃金成色還不一樣,這裡頭可做的手腳、可設的陷阱、可調的貓膩太多了!大貿易商跟口岸管理官員鬥智鬥勇了一番,最後還是大家都嫌麻煩,由大貿易商提出了個辦法,當漢境這邊結算時,換算成千足黃金,但不直接拿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