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部分

的明軍修建的“承恩祠”嗎?

呆望著眼前那座灰濛濛的破敗的祠堂,唐浩然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瞧著被煙火燻得黑黃的畫像,也許曾經這裡也是四季香菸繚繞,燈火長明,供果不斷,憑弔者川流不息。那種崇高莊嚴肅穆的氣氛,令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能不對陣亡於此的明軍官兵頂禮膜拜。

但,這一切都是過去了,大明——這個名詞,在246年前的甲申年便成為了歷史,慢慢的這座曾香火不斷的祠堂,被冷落頹圮也是正常的!

而一旁的唐紹儀望著這破敗的祠堂,這裡他也是第一次來,雖說這山上埋著的是中國軍人,可畢竟是前朝軍將,作為清朝的官自然不拜來此,若非是為安唐浩然之心,怕他也想不起這地方。

雖是如此,但置身於這祠堂中,他卻不禁對當年李如松將軍縱橫朝鮮變得心生馳往來,不禁念起了李如松生前做的一首詩。

“提兵星夜到江干,為說三韓國未安。明主日懸旌節報,微臣夜釋酒杯歡。春來殺氣心猶壯,此去妖氛骨已寒。探笑敢言非勝算,夢中常憶跨徵鞍。”

唐紹儀輕吟的詩,在唐浩然的耳中卻覺有些陌生,又聽他解釋道。

“大人,這是前朝總兵李如松將軍率領大軍包圍平壤城時贈朝鮮都休察使柳成龍的詩!”

默默點下頭,望著這破敗的祠堂說道。

“兩百年華已過,然當年明軍縱馬馳騁之背影,依稀可見……”

見唐浩然立於祠內無語久佇,知他必為祠堂的敗象而神傷,景況之糟同樣也出乎他的意料。於是他悄悄吩咐劉四出去買些香燭果品來。

半個多鐘頭後,在劉四來回來時,卻領著一個三十來歲朝鮮男子進來,那男人見到唐浩然,連忙跪在地上大聲說道。

“不知天官大人駕到,小人有罪,”

劉四這才在旁邊輕語道,這人祖上便於此守祠堂,剛才買香燭時,聽說後便訓了這人幾句,又隱隱透露了唐浩然的身分。唐浩然望著這朝鮮男子,對他漢語說的這般流利卻是有些好奇,這人顯然不是讀書人。

“起來吧,你是守祠堂的?”

“是的,小人祖上就在這裡守祠堂。”

“聽你說話,這官話倒是說的不錯。”

“小,小人祖上是江蘇人。”

他的回答讓唐浩然一愣,而唐紹儀更沒想到會在朝鮮這地方碰到世居於此江蘇人。

“你是怎麼到這裡來的?”

“回大人話。”

男子心神已安定下來,連忙回答道。

“小人名叫胡存禮,先祖曾是遼東軍戶,後因故滯留於朝鮮,從那時起小人先祖便一直看守承思祠,到小人這一代,已經是第九代了,小人先父去世,小人才接替先父看祠堂。”

聽著眼前這人,雖說只是簡單的言語,但唐浩然卻隱約猜出這人先祖的些許經歷,或是戰敗,或是不甘為奴,而遠赴朝鮮,留存在漢家的發冠。

“這隻有你一個人看守嗎?”。

“回大人,”

胡存禮連忙答道。

“先祖那會蒙官府照顧,在這裡看祠堂。官府每人每月發一吊錢,直到小人曾祖時,官府按月發,後來便總是拖欠,也無人管。這樣拖了三五年,有人呆不下去,走了。到後來,都走光了,只剩下我父一人,靠著些許薄田勉強度日,臨死時他叫我來接替。他說,好歹這裡埋的也是……”

胡存禮的話沒說完,而是垂頭不語了,那些語顯然是不能在清國的官面前說的。而他未說完的話,卻讓立於祠內的唐浩然點點頭,

“這裡埋的也是我大明的官兵,你留在這裡好歹也有人經他們添個香火!”

(第二更了,今天剛剛上架,還需要大家的支援,手頭有月票的大大,便投給無語吧,這個月衝榜,無語保證,這更新將是非常給力的!再次拜謝!9點左右還有一更哦!)

第27章 名正言順(第三更)

“我大明!”

這三字傳入耳中時,不單胡存禮詫異的看著這個清國的官兒,雖說他居於鄉下,可卻也知道,眼前這位可是清國派來朝鮮的統監大人,等於朝鮮的太上皇,便是朝鮮王對其也是極為恭順,可,可這清國的官怎麼會這般說話?

別說是胡存禮,就連同唐紹儀也驚愕的望著唐浩然,這國朝有幾人敢說出這三字來,那,那不是……更何況,他,他可是堂堂的三品大員,朝中要臣,朝鮮統監,豈能,豈能……

倒是李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