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再戰涿鹿背景資料之燧人氏

區域很大,從西北到中原廣大地區,都有燧人氏的足跡。雷澤就是其主要活動區域之一。皇甫謐在《帝王世紀》載:“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周禮》注:“雷澤在成陽”。《史記·五帝本紀》曰:“舜耕歷山,漁雷澤。”《漢書·地理志》載:“濟陽郡成陽縣,雷澤在西北。”屬於古雷澤地區的今山東鄄城、荷澤一帶,與當時燧人氏作為天皇時的中心都邑商丘睢陽比鄰相近。

後裔分佈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幾乎遍佈中華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繫有華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澤氏等。主要分佈在西起今敦煌、三危山、疏勒河、弇茲山;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縣、禮縣、康縣、鳳縣,直至秦嶺以南的華陽;東至山東、江蘇部分地區。

燧人氏的直系後裔有風姓、衣氏 、允姓、依姓、殷(古依衣通用讀依聲燕聲後讀穎聲)姓、嬴姓、子姓、婼姓,分佈在其旁圍。

考古發掘

北京周口店一個重要的發現是北京人使用火的證據。這些證據包括灰燼、炭塊和燒過的骨頭和石頭。由於有的灰燼成堆出現,說明北京人已經懂得如何能夠使火不向四周蔓延,也就是說,北京人已經會管理控制火了。北京人用火的證據的發現是當時所知道的人類最早的用火記錄。另一方面,北京人所擁有的管理控制火的能力說明,北京人也不是最早用火的人類群體,人類最初開始用火的時間還應該提前。後來,其他國家的人類學家也在非洲等地更為古老的直立人遺址中發現了許多用火的遺蹟。例如,在安哥拉發現的原始人舊石器文化中就有用火的跡象。從各種跡象來看,人類用火的歷史應該在一百萬年以上。

在甘肅大地灣遺址和陝西半坡遺址裡,每個半地『穴』式原始住房都有一個火塘,而且必然設在進門處,這一位置設定透『露』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如果單為照明和取暖,火塘的位置應該設在房子的中間,效果才最好。設在進門處,說明火塘還有另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防止野獸半夜偷襲。人類發明了住房之後,隨之就發明了門,用封堵房子進口。其實門也是有一定複雜『性』的東西,門的發明很難說是一個聖人靈機一動就發明出來。中華先民發明了半地『穴』式住之初並沒有門,而是用火來作門防止野獸進入房內的,火塘就是最早的門。所以,火塘的原始位置說明,那時候的中華先民已經認識到野獸有怕火的天『性』,可以用火來驅逐野獸。先民們就利用這一原理,或用火驅趕圍捕野獸,或者用火保衛自己,從而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由此還說明,成熟的用火技術是人們在地面建房屋定居的技術保障,人類的生存空間因此大為拓展。

由此可以想像古人發明鑽木取火的方法同樣是一個艱苦的探索過程,是在數代人探索和知識積累基礎上,在某一天由一個痴『迷』者機緣巧合,點燃了第一株人工火苗。只是由於年代久遠,那位點燃第一株人工火苗的人名被淹沒在歷史塵埃之中,或許那時候的人們根本就沒有名字。當後來的歷史中突然有一天人們關注火的時候,為了說明問題,而稱之為“燧人氏”,其實含義無非是“發明鑽燧取火的老祖宗”的意思。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考古界在河北徐水南莊頭髮現了燧人氏晚期遺址,遺址中發掘出兩種陶片,一種為夾沙深灰陶,一種為夾沙紅褐陶。經科學考證,其生產年代距今約在一萬二千年前。南莊頭遺址向世人公佈,早在一萬二千年前,華夏先祖已經能生產製作陶器,這是中華人種從原始時代向文明時代過渡的重要物證。

軼事典故

據《非子》、《太平御覽》等古書記載:在遠古的時候,有一個世稱燧明國(位於今河南商丘一帶)的地方,人們習慣吃生食,茹『毛』飲血。生食腥臊惡臭,傷害腸胃,易生疾病。在閃電雷擊等自然災害發生的時候,出現了自然界中的火,後來,人們發現被火烤熟的食物味美且易消化也不會生病。但是因雷擊等產生的自然火很少而且在短時間內即熄滅,人們很難得到並保留火種。

燧明國裡有一種樹叫做燧木,又叫火樹,屈盤萬頃,雲霧出於其間。有鳥若鶚,用咀去啄燧木,發出火光。有一位聖人,從中受到啟發,於是就折下燧枝鑽木而取出火種,,並推舉燧人氏為王。[

後世評價

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中說:“人工取火的發明,對於遠古人類的生活無疑起了極為重大的作用,引起後人極大的重視……這樣的傳說固然夾雜著後代的生活內容,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但它依然反映著樸素的遠古人類生活的史實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