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點做法來協調過渡,夏山湖石延伸為花臺駁岸,如雲之彌散,秋山黃石則儘量選用圓厚縱紋者來圍點花壇,儘量縮小差異。
抱山樓廊為複道廊,遊人無論在上或在下都可漫步廊道,在渾然不覺中從夏就走到了秋,所以此廊亦被戲稱為“時空隧道”。
立於樓上長廊,可見樓前水池東邊有一六角小亭,清漪亭飛簷翹角,清麗挺拔,和抱山樓的壯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在古時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所以道邊多設亭。
亭在空間上獨立自在,佈局上靈活多變。在建築藝術上,亭集中了華國古代建築最富民族形式的精華。園林中的亭可以供人們遮陽避雨、休息觀景,也使園中的風景更加美麗。
清漪亭的周圍似乎是隨意點置了一些湖石,但是因為池水的環繞使這些湖石便成了破浪前行的船頭。亭西懸一匾“清漪”,亭前有楹聯:何處簫聲,醉倚春風弄明月;幾痕淡影,斜撐老樹護幽亭。
倘若月明之夜立於亭中,微風徐來,碧水盪漾,在隱約的簫聲中沉澱自己的心情,到也算不辜負了這明月春風、老樹幽亭。
如果說春山是開篇,夏山是鋪展,那麼秋山則是**。沿樓廊東行,越過架空的複道廊,可直達於氣勢雄偉的秋景黃石假山。
秋山用黃石疊成,用石潑辣,氣勢磅礴,植物配置以楓樹為主,間雜松柏,秋山的主面向西,每當夕陽西下,松之蒼綠,楓之火紅與山石的褐黃在暮色中明淨如妝,極具畫意。
但最為精妙的還是其內部山道設計,上下盤旋,縱橫交錯.石屋、石橋、石樑、、石洞、和山中小築融在一起,時澗時谷,時壁時涯,變化莫測。
遊秋山前應當事先知道:“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的口訣,定會平添許多樂趣。
相傳黃石假山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家石濤所疊,清人汪全泰寫給園主次子黃姡У氖�手杏小叭裟晟伲�徹世錚�趵紊АW匝約揖櫻�蟮郵�荻刺旄摺!敝�錚ù蟮幼遊��偽鷙牛��
秋景又稱小黃山,外形峻峭依雲,綿延不絕,分西,中,南三峰,中為主峰,西、南兩峰為輔。三者之間賓主照應,參差掩映,形成起伏綿延的山勢。
中鋒最為險峻,突兀驚人,峰頂疊石彷彿餘工未了,更是耐人尋味。這是疊石者大量使用“挑飄”技法形成的效果。“挑”是塊石從山體中橫向當空伸出,“飄”是在伸出的塊石頂端豎石的手法。(未完待續……)
第八三六節 陪她去看夢中風景
雲落覺得自己和顏沉魚是非常般配的一對情侶,要是沒有安初遇的提前表白的話,可能才會是兩個人之間的牽手啊。雲落覺得自己的性格,還是比較的喜歡顏沉魚這般的恬靜,總是能夠讓雲落覺得是非常的開心,有種淡淡的幸福。
秋山的每塊石頭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頗有黃山意蘊,若從山頂尋道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整個山體內部都是“空”的,這就是假山的虛實手法。
相對來說,湖石假山要比黃石假山容易堆疊,因為湖石本身多孔,具有一定的空靈感;但是黃石質地厚重,形態單一,很難做“空”。
不過若有高手妙成,則更能顯示出山的嵯峨氣勢。個園的秋山,實而不悶,高峻而又奇險。而且十分注意山形之凹凸變化及洞壑之大小搭配,在黃石假山中是巔峰之作。
黃山石呈棕黃色,稜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體峻峭凌雲,顯得壯麗雄偉。進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險奇之處隨時可見。
中峰高聳奇險,下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頂洞、一線天,還有石橋飛樑,深谷絕澗。有平面的迂迴,有立體的盤曲,山上山下,又與樓閣相通,在有限的天地裡給人以無盡之感,其堆疊之精,構築之妙,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現今江南園林中成為僅存孤例。
雲落和顏沉魚從抱山樓廊東行可直至秋山中峰山顛的拂雲亭,亭名“拂雲”取高可拂雲之意,這裡是園內最高的建築。
人立其中俯瞰全園,古木、假山、池水、建築都盡在腳下,此時此境園西的夏山真彷彿一片舉步可至的雲海,這就是夏山另外一個名字“秋雲”的由來了。
拂雲亭放眼。頓覺心胸開朗,滿園佳境,盡收眼底,正所謂秋山宜登者也。設若晴天薄暮時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紅如染。“秋高氣爽”的詩情畫意頓時溢位。
早些時候從這裡向北遠眺,瘦西湖、平山堂、觀音山諸景都一一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