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現在由於城市的“長高”,此亭已經無法“借”來那些美景了。
我國古代有秋日重陽登高望遠的習俗,在這裡造園者巧妙的以“高可拂雲”的小亭渲染了秋的主題。
拂雲亭是位於中峰山顛的,但是亭南黃石山峰還是依亭而上,高出亭簷,峰頂平臺小到只能一人立足,不過若是沿石階蹬上此處。那種居高臨下,紅塵已遠的舒暢,會讓你難以忘懷的。
儘管此處及其險峻,人在其上也絕不會有絲毫的恐懼,因為有亭在人身後,給人以心理的依託,悄悄的平息了你的恐慌,這就是拂雲亭設計的又一妙處了。
按著“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的口訣。沿山道行至底層,向東、向光線明亮處去,就可看到一個石桌,其上方有“天窗”,光線即是由此灑落。
此桌四人圍做,兩人對弈。都自有一番天然野趣,石桌東是一石床,床頭燈臺、床邊踏腳一應俱全。石床對面為石窗,窗下置石几,兩側設石凳。此處有桌、有床、有窗、有幾還有凳。分明是一個功能齊全的石屋。
窗外是一個小小的庭院,四壁皆山,中央設一極小花臺,有羅漢松一株。不要小瞧這個僅能植樹一株的小花壇,它雖小在這裡卻打破了兩個僵。如果沒有這個花壇,從石屋出來就會碰壁。
如果沒有它,人在院中,四面皆壁,豈不成了“囚”。華國古人造屋非常講究風水,就算是建石屋也不能不有所避諱。園主次子黃姡А白匝約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