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部分

符合所謂的“我”的東西呢?誰也無法找到。

佛陀告訴我們,如果你希望找到一個“我”,就可以不進行觀察而盲目地繼續執著、愛護這個“我”,為了它過得好,為了滿足它,你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求取功名、賺取錢財等等,這是可以的,但令人大失所望的是,剛才我們已經找過了,不管在哪裡,都沒有一個所謂的“我”存在。

幾乎每一個世間人,都像笛卡兒所說的一樣,從來不去懷疑自己是否存在。都想當然地認為:“我明明就在這裡,怎麼可能不存在呢?神經錯亂!無稽之談!”

此處我要再次提醒大家,釋迦牟尼佛從來就沒有說過假有的“我”不存在,假有的“我”當然是存在的,因為有了這種假有的“我”,所以我們要去上班掙錢來養活它,但它是否真的存在呢?是否是真有呢?我們的這個理念是否正確呢?現在我們要觀察、判斷的,是真有的層面,而不是假有的現象。

墨守成規、人云亦云,是愚痴的表現。即使是世間的知識——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灌輸給我們的,我們都可以重新加以審視,以便驗明其真偽,那麼,在有關生死解脫的大問題上,我們更應當仔細推敲鑑別。先不要去下結論,自己去觀察辨別,自己去尋找答案,以期消除我們的執著。

今天我們不進行深層次的觀察,在以後講修法的時候,需要更深入地詳細觀察。

雖然在座的大多數人現在已經吃素了,但百分之九十的人以前都吃過海鮮,都曾造作過很多殺業。僅僅在今生,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就殺死了成千上萬條生命。這些生命是為誰死的呢?在當初吃海鮮的時候,我們為什麼要付錢?海鮮店的老闆為什麼要讓廚師去宰殺?廚師為什麼要宰殺它們呢?都是為了這個“我”。因為“我”,飯店老闆,以及飯店裡的每一個員工,都造作了同樣的殺業;為了“我”的慾望,牽涉了這麼多的人。那麼,“我”又是什麼呢?

當我們透過修行已經證實“我”不存在的時候,任何生命就不需要為我們的口欲而死了,不僅它們不需要死,我們也不會造這些惡業,以後也不會墮地獄了。我們把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執著為有,才會有那麼多的生命為之犧牲,才會付出那麼沉重的代價。

有些人會提出:你不是說沒有“我”嗎?那麼又怎麼會有所謂的“我”下地獄呢?

雖然“我”不存在,但在執著沒有斷除之前,生命的迴圈仍然不會終止,地獄的現象還是會繼續存在,因而我們還是會感受到地獄之苦。

此處我只是舉了一個吃海鮮的例子,除此之外,在無始以來的生命輪迴當中,還有很多很多的善惡果報,也都可以依此類推——我們曾經歷過不計其數的生生死死,無數次地墮過地獄,無數次地做過旁生,經受過不可思議的痛苦折磨,在有的生命結束的時候,死的慘狀是令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慄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我”所導致的。為了滿足它、養活它,我們造作了各種各樣的業,種了因就必然有果,果報一定會成熟在我們身上,而不會成熟於外面。

正是因為這個罪該萬死的“我”,才使我們蒙受了無數的痛苦煎熬,所以,我們有必要去追究它、探索它、剖析它、揭露它。至於外星球上面有沒有生命,有沒有水等等之類的問題並不重要,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從人類有史以來,我們一直生活在屬於自己的星球上面,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對我們從來沒有進行過什麼干擾,也沒有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但這個“我”卻涉及到整個的生命輪迴,它給我們帶來了數之不盡的麻煩,所以,我們一定要看清它的真面目,看看它究竟存不存在,看看以前的執著是盲目的,還是符合邏輯的。

這是釋迦牟尼佛獨一無二的智慧,除了釋迦牟尼佛以外,世間的任何哲學、宗教、科學,都沒有這樣去尋找過。即使是世人所公認的最聰明的人,也沒有想到這一點,這是佛教的獨到之處。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沒有給我們宣講科學、哲學等等學問呢?因為釋迦牟尼佛認為這些都是可有可無的,即使把這些學問、技術掌握得再透徹、再牢靠,也不能解決生老病死的根本問題。

“我”是什麼呢?就像指著虛空說“這是我”“那是我”一樣,虛空中有沒有什麼東西呢?一無所有。同樣,在我們所認為的“我”存在的地方,也根本沒有什麼實有、獨立、恆常的特徵。

正因為如此,釋迦牟尼佛才讓我們從出離心、菩提心出發,最後透過修空性來消滅“我”。

“我”和“我執”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比如說,當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