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五章 關於明的資本主義

但這世上並無“如果”——無恥的資產階級奪權還未完成,新的生產關係還未確立,便已被災厄給了一棒子,將一切的可能敲進了萌芽之中!原本資本主義的優越性,便成了明王朝最大的催命符。那種為了利益,不顧一切的尿性,成功的讓滿清這個弱雞入主中原不說,還留下了“滿萬不可敵”的神話。更主要的,是那種跟《資本論》中所言,絲毫不差的作死行為——資本家們將最後一根攪死自己的絞索賣給了滿清。遂,資本主義的萌芽被扼殺,資本被限制,社會被以決絕的暴力,扼殺停頓,歸於一種“禮教森嚴”,一切便都禁絕了……在這一過程中,本是“風可進、雨可進,皇帝不能進”的文化萌芽,自由之風,為之一去,那種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可以將最後一根絞索賣給絞死自己的劊子手”的尿性,亦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似乎,如此一來,便也沒什麼“如果”了。英國的資本主義奪權同樣歷經了漫長的歲月,但卻幸運的沒有外敵——若是背後也站著一個滿清,那估摸著也只能是“我大清”如何了。這若是要相互比較,寫出一篇論文來,那便是:

論在資本主義奪權,進行主動的社會變革過程中,孤島環境的重要性!

歐洲那麼大!

為何工業革命起於不列顛島,使得原本的島國挑戰了法國的陸地霸主地位,而後成為了世界範圍內的“日不落帝國”,使人言必稱英法?

據一片膏腴之地,地大物博,是一種幸運。但周邊的藩屬林立,卻又是一種不幸……變革過程中的任意一個虛弱都會被針對——若是英國呢?在內部經歷變革的過程中,起義和暴動都被資產階級殘酷的鎮壓了。因為孤島的原因,外部的勢力極難進來。便是出現反覆、拉鋸,最終資產階級還是會因自身的先進性而取得最後的勝利;但東方這一片土地上不行,在激烈變革的過程中,根本就不允許有“反覆”這一過程。

因為守著山海關的,是人,而不是令人絕望的海峽。人在這時候是會動搖的,因為皇帝被叛軍殺死了。

吳三桂放滿清入關緣何?

弒君之仇。

若那是不列顛和歐陸之間的海峽,便是他要放,滿清又豈能進來?開玩笑呢?

這一成、一敗,同時發生的……總有人講,若無李自成如何如何,若魏忠賢還在又如何如何,卻不知在資產階級革命、改良這一過程中,羊吃人、地吃人的各種吃人,是絕對會將人逼迫的造反的。

那種原始積累的血腥、殘忍不可避免。資產階級本身的虛偽、狡詐和無恥,也同他們的軟弱一樣,是一種俱來的秉性。

所以,造反是必然的……有天災會造反,沒有也一樣會造反。沒有了李自成,還會有趙自成、張自成、王自成。

而魏忠賢這樣的絆腳石,是必要除之後快的,伴隨著資產階級的力量的壯大,魏忠賢也必死無疑——皇帝是做不得主的。屆時除了保留了一種吉祥物一樣的權力,象徵身份之外,一應的權柄都會被資產階級竊取。

……

“你這個如果有,沒有都一樣的。你發現沒,這個世界其實就這這麼的有趣……無論是古希臘還是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還是之後的黑暗、沉淪,表現的方式不同,但結果卻又是一樣的。資產階級的革命過程,也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就是一個成功了,一個失敗了。這就跟生孩子一樣,總有一些風險。而我們的環境……風險更大一些。”

倘是成功了,那自然會多出來一個“明不落”,到時候,和不列顛相對的就是“凡日月所照,皆明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但……失敗了。

一位又一位的思想家留下了著作卻不能讓人覺知,在滿清的統治者吸取了教訓之後,大興文字獄,將之毀滅、銷燬。

等到堅船利炮再次將這一個國家的國門轟開之後,一些“醒來”的人想要尋求思想,竟需從孟德斯鳩、盧梭等人的著作中去得力量——明朝的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的啟蒙思想,卻不為所知。

直是到了後來,一些古籍、著作才從暗中出來,被人知曉。知道那些是不遜於孟德斯鳩、盧梭等人的著作。

不同的文字,卻是論述著相似的思想。

……從這一方面來說,滿清的“教訓”還是吸收的很深刻的——但他們的眼界卻侷限了他們,以為自己把握住了全世界。卻不知道,在西方還有一些強國不遜於自己的體量,清願意以自弱的方式來維持統治,固是成本最低的一種。但資產階級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