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9部分

了提高。而且在考生當中,除少數人能在仕途上更進一步外,多數人都成為在各地生活的基層知識份子,這樣對知識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在近代以前,中國的識字率一直高於世界水平,科舉制度在其中也發捍了重大作用。因此科舉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不好的是科舉的形式和內容。

商毅知道在這個時代,科舉最大弊端就是形式單一、呆板,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不重考生的實際學識。而考試內容則與實際完全脫節,在宋朝的時候,科舉的題目還會與時政掛勾,而文章的形式也沒有俱體的要求;但到了明朝,科舉的題目已經限制在四書五經的範圍以內,而且還是以朱熹批註的四書五經為標準,不允許有自已的思想,內容也是純粹的討論道徳,同時文體必須是以八股文。結果造成了思想僵固。大部分讀書人為應科考,只能鑽迷在四書五經和八股文裡;無論是眼界、創造能力、獨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

另外由於科舉只考文章,不考其他,因此除了少數人以外,絕大多數透過科舉出來的官員都會發現,自己除了能寫一筆好文章之外,對做官需要掌握的一切知識都是一竅不通,只能依靠手下的師爺、書案、孔目、衙役等一干吏員來處理政務。而這幫吏員也趁機蒙上欺手,雁過拔毛,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了。

而清朝代明之後,又把科舉幾乎原封不動給繼承下來,同時對科舉的內容管得更嚴更緊,結果造成了中國學術界的思想全面禁錮,萬馬齊暗。到了清朝,無論在文學創作、或各式技術方面有傑出成就的名家,卻多數都失意於科場。

第一六五章 教育和科舉(下)

昨天晚上家裡的網出了問題,這一章是補昨晚十點的,今天仍然三更――――――――分割線―――――――――分割線――――――――其實商毅是十分重視教育,早在商毅還只佔領了浙江省的時候,就不僅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從低到高的教育體系,而且在教育的內容上,也加入了實用的知識,如在中小學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天文等自然科目,而在大學中還加入了外語、地理、世界歷史等新的科目。並且還編制了標準的課本教材,現在己經在長江沿岸各省進行普及,並且也培養了一批新教育的教師。

不過根據教育部的反映,在新教育的普及過程中,在一些地方都遭到了抵制,也有一些地方雖然洠в械種菩陸逃���險廡┛問保�蠖嗍���疾話���湧危��鮮σ步痰檬�致砘ⅲ�褂幸恍┫鞝宓睦戲蜃傭哉廡┬驢頗坷涑叭確恚�褂腥私�寡��パ�罷廡┛頗浚���蚓馱謨冢�憑儼換崢頰廡┒�鰨�Я艘裁揮杏謾�

因為在前一段時間戰事緊集,商毅也來不及管這裡事情,因此對抵制新也暫時只能聽之任之,而現在大局將定,也是應該作手開始解決教育、科舉問題的時候了。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南京政府建立的教育糸統己經相對完善了,因此需要改變的,是科舉的內容和形式,也就是要在科舉考試中加入其他的內容。

其實歷代的有識之士中,有不少人都知道科舉的弊端,但多年以來,卻一直沒有對科舉的內容形式進行修正或完善,一方面是因為對科舉進行修改,牽動太大,因為全國的讀書人十年甚致幾十年寒窗苦讀所學的內容,幾乎全部都是為了應付科舉,而且科舉發展到現在,儘管內容死板,形式單調,但也形式了一套系統完善應試教育模式,而且又有眾多的以往經驗可以做為參考,一但出現變動,換了內容形式,那麼這一切的功夫,就都白廢了,或者大部份都白廢了。學生、教師也都無所適從,因此都希望維持傳統,拒絕變化。

結果只要是提出修改科舉內容形式的人,往往都會成為眾矢之的,受到全國讀書人的攻擊,而歷代朝廷也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乾脆就不改了,另一方面歷代朝廷同樣也希望借科舉的手段,來統一思想,維護自身的統制。因此科舉內容形式,不僅沒有得到過改善,相反越來越嚴格限制,而讀書人為了做官的夢想,也都拼命鑽進書堆裡,苦心研究這樣除了應付考試以外,再沒有其他作用的學問。

商毅也知道,想要徹底改變科舉的內容形式,並不現實,任何形式的考試,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後世的高考經歷了那麼多年,那麼多改變,依然還是問題多多,自己也不可能一次到位。但做出必要的調整,還是應該的。

按照商毅的想法,應該是像後世的考試卷一樣,做文章只是其中一部份,還應増加數學、物理、天文等自然科目的內容,毎部份都有一定的分數,最後以總分來計算成績,而文章的命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