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道是好事,對了,我想起一件事,未央宮和長樂宮在翻修,陛下把王太后請到建章宮臨時居住。”
“建章宮這麼快就修好了?”
卓王孫搖搖頭說道:“那到沒有,只修了一半也能住,未央宮先拆的是永巷和椒房殿,聽說陳皇后又去長門宮了。”
“嘿嘿,我想起上次在長安城聽到的故事,現在還在傳?”
“傳的更厲害了。”卓王孫四處瞅瞅沒有陌生人,悄悄說起最近大半年長安城最火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剛生完長公主的衛子夫。
衛子夫有多受寵?據說坐月子的時候,皇帝衣不解帶陪著她,那真是可以用炙手可熱來形容,天子對衛子夫是百依百順,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而這個女人又非常聰明,總是能找到機會展示自己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的一面,皇帝看著乖巧溫柔又能生公主的新歡衛子夫,再對比強勢霸道下不出蛋的舊愛陳阿嬌,不用想也知道皇帝的態度有多大變化。
皇帝越來越不喜歡陳阿嬌了,不斷的找茬斥責陳阿嬌的言行舉止,陳阿嬌發現以往耍賴撒潑或者服軟討饒的手段漸漸不靈光了,心裡委屈憤怒惱火怨恨就一股腦的發洩在衛子夫身上,可是她萬萬沒想到衛子夫並不是善茬,被陽信長公主精心培養的女人展現出非同一般的堅韌和心計。
於是自從高後呂雉虐殺戚夫人以來,漢家又一場史無前例的宮廷惡鬥就此展開了。
惡鬥的雙方從每天問安見禮的口角矛盾,到逐漸撕下偽裝爭奪出席宴會,參加祭祀的機會再到動用各種資源不斷打擊削弱對方的名聲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皇帝家的愛恨情仇就像一出喜聞樂見的皇室鬧劇,不但成為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時時刻刻牽動長安百姓的心,陳皇后與衛夫人的撕逼大戰總是會透過各種渠道經過二次渲染,添油加醋的傳到長安的大街小巷,以至於皇帝也略有耳聞,幾次在溫室殿大發雷霆,廷尉田勝追查半年多連個屁都沒找到。
更有意思的還在後面,隨著堪稱公元前最有吸引的皇室鬧劇流行,長安城裡迅速形成兩個皇宮貴人支持者群體,堅定支援正統皇后陳阿嬌的人大部分是中老年,還有一些婦女很同情中年失去寵愛的陳阿嬌,另一派年輕人大多支援衛子夫,而且衛子夫的個人形象很好,幾次跟著天子出外巡遊,穿著華麗的鳳袍令人印象深刻。
兩邊為了各自的利益斗的天昏地暗的,直到前幾天皇帝把兩人強行分到兩處,陳皇后被送到長安城南門外的長門宮暫居,衛子夫則去甘泉山林光宮溫泉越冬,表面看起來是兩邊打成平手握手言和,實際仍然是衛子夫佔據優勢,能去林光宮的女人個個顯赫無比,曾經得寵的陳皇后每年都要去幾次林光宮看望太皇太后。
她的機會被衛子夫剝奪,等於天子變相支援衛子夫。(未完待續……)
第286章 恐懼源於未知
商人們不但喜歡賺錢也有業餘愛好,男人都喜歡談朝野中流出的小道訊息,有些時候純粹是張嘴胡說,但有些時候則不是。
話題扯著扯著就說到肥皂劇背後的故事,雖說關東商人並不是土生土長的長安居民,但是以他們的見識以及常年和高官打交道的經歷,很容易判斷出這股風潮背後的故事。
“你們說,這會不會是某些人故意放出的風聲?要不然廷尉府也不至於抓了半年連根毛都沒抓到。”
卓王孫見勢不妙連忙打岔,有意識的推銷自家生產的鐵器遭到拒絕,關東商人精明的很,一眼就識破他的念頭,胖胖的商人提出了質疑:“我可是聽說朝廷出臺新政令,嚴格把關向邊郡輸送的的鐵器,長安城每天生產那麼多鐵器,難道不怕被不法之徒偷偷運到北方草原上便宜了匈奴人嗎?”
“你為什麼擔心這個?”
關東商人翻個白眼,心說你們卓家背後有人家大業大不怕被盯著,我們小門小戶招惹郡守的注意可不值得,邊郡的商團就是群合法走私的武裝盜匪,他們眼裡就沒有不能拉出去賣的,如果武庫敞開他們向他們銷售,相信他們會在一天之內給搬個精光。
卓王孫並不能說服他們,足夠的利益是驅動不怕死的人甘於冒殺頭風險的動力源泉,前提是有足夠大的利益,製造販賣鋼鐵有很大的風險,原因就在於各州郡的鐵器銷售網路被大商家把持著,新做起的冶鐵工坊貿然進入會受到打壓排擠。賺不到錢只能低價處理給那些地頭蛇以求割肉離場,唯一能滿足賺錢的方法就只有向沒有鐵器的地區販賣。北方的匈奴就是最大的鋼鐵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