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從諫如流,而是低頭側思,權衡利弊,其實心裡面,李世民肯定認為,修建宮殿,不會對帝國造成什麼影響。
至於魏徵,更是習慣性的危言聳聽,不必在意,但是朝臣都表示反對,李世民也不好堅持已見,這樣會有損明君的形象,不利於統御群臣、安邦治國,只是宮室已經準備開始動工,就這樣放棄,又有些不捨。
瞧出李世民的猶豫,魏徵考慮了下,從袖中取出本奏摺,揚聲道:“臣有篇章諫文,以供陛下御覽。”
什麼意思,該說的你都沒落下,還遞什麼奏章,眾臣迷惑,李世民也有些好奇,示意寺人取來,隨手翻閱,一行字映入眼簾,便立即為之吸引。
一口氣默唸誦讀,沉思良久,突然輕輕長嘆,李世民收斂心神,目光如炬,透出灼熱之色,望向魏徵,展顏笑道:“魏卿,諫章是何人所寫,真是見解精闢,人深省。”
魏徵避而不答,反問道:“陛下以為如何?”
“大善,朕當納之。”李世民嘆息道:“若是不然,朕豈不是成了日益驕固的獨夫。”
“陛下納諫如流,乃是聖明之君,豈是秦皇之流。”魏徵笑道,也是真心實意的稱讚,畢竟天子沒有虛心開明的態度,聽不進人言,他怎麼敢一而再,再而三的觸犯龍顏。
皇帝聽取諫言,更改旨意,那是常有的事情,以前群臣還會交口稱譽幾句,現在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更加好奇的是,李世民手中的奏摺,也不知道寫了什麼,效果顯著非常啊。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
察覺群臣的異樣,李世民又展開奏摺,輕讀幾句,立覺非凡氣勢撲面而來,情不自禁讚歎說道:“文章精煉,妙不可言,言簡意賅,暗寓諷諫之意,讓人歎服。”
皇帝在前拍案叫絕,底下百官,特別是那些文臣,心裡頓時一陣癢癢,若不是顧忌朝堂禮儀,肯定引頸張望,反應靈敏的,輕輕詢問魏徵。
“玄成,你在奏摺上寫了什麼,使得天子如此暢快。”
魏徵微笑說道:“一篇文章。”
廢話,眾人皺眉,知道以魏徵謹慎的性格,肯定問不出什麼來,悄悄使了幾個眼色,尋思著,奏摺遲早歸列檔案,找個時機,拿來觀摩也不遲,他們才打定主意,卻聽李世民朗聲笑道:“哈哈,魏卿,別不承認,以你的才思,可寫不出這樣的錦繡文章來。”
“臣學的是治國安邦之道,詩賦文章,確實非臣之所長。”魏徵坦然承認,笑道:“文章作者,的確另有其人。”
“那是何人為之?”李世民好奇問道,他生平最大的愛好,就是收集各種人才為已用,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
第二卷 長安行 第一百二十九章 名動京城(二)
更新時間:2011…4…7 12:58:35 本章字數:4465
此人,乃是揚州士子韓瑞。”以魏徵的性情,說到這裡,已經是分外難得,微笑了下,立即斂容說道:“臣事畢,告退。”
眾臣恍然醒起,這裡是議事朝堂,不是打聽八卦的地方,也紛紛列班歸位,不過心裡面卻留心記下韓瑞的名字。
揚州韓瑞,似乎……沒有什麼印象,李世民思慮片刻,也暫時將此事撇下,畢竟韓瑞與馬周不同,一個寫的是錦繡文章,一個論的是政事得失,古今明君,雖然對文人隱士都十分優待,但是最注重的還是治理國家的大才。
像李世民這樣的雄主,更加實際,治國安民,自然需要馬周這種能臣,不過點綴風雅,歌功頌德,收買天下書生士子之心,肯定也離不開虞世南、歐陽詢這樣的名儒文臣,兩者相鋪相成,才是王道。
不過,儘管都是人才,其中也有重要和一般之分,現在料理政事要緊,文學之事,以後抽個時間,再予以處理,若是那人與馬週一樣,胸有經緯之學,自然更好,要是隻懂詩賦文章,那也無妨,隨意賞賜一個無足輕重的官職,給天下文人作個表率,權當養個閒人罷了。
心念百轉,李世民允肯頷,揚聲說道:“諸卿,還有何事,儘管奏來。”
帝王威儀,也只有在官員進諫的時候,朝堂之上,才會熱鬧幾分,平常時刻,自然十分安靜,百官上疏進事,有條不紊,整齊有序,私下已經擬定處事的方案,並在笏板上把要點記錄下來,皇帝問起,照讀就是,真正遇到重大事情,可以暫時擱置,皇帝自會招集朝廷大臣,商議解決。
時間流逝,轉眼就到午時,國事奏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