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地點點頭,看來宣教部是用心思在編教材的——其實這是宣教部的官僚從歐洲抄來的創意,這個時代歐洲民族國家多多少少都有點軍國主義,課本上面總能找到這樣的內容。法國人是為了皇帝前進,俄國人是為了沙皇前進,英國人是為了女王前進,普魯士人是為了國王前進。總之這樣給小孩子洗腦的國家都不是好惹的主兒……
第877章 勤工儉學運動?
同一時刻,在四川成都府大邑縣裁判所。;ybdu;
痛哭聲響起來了,哭聲中蘊含著發自內心的絕望!公堂上面坐著的王安國臉色蒼白,兩眼中同樣噙著淚水。又有一家老實巴交的貧苦農民被他和萬惡的資本主義制度逼上了萬里遷徙的不歸路……
可是他又有什麼辦法呢?他是大明七品縣官,必須依照朱皇帝欽定的《民法典》行事,必須站在為富不仁的農村大資本家劉宗英一邊為虎作倀!
“王小三……”王安國張了下嘴,想說些安慰的話語,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口。
“嚎什麼嚎!”劉宗英卻哼哼著道,“去關外、去南洋有什麼不好的?按照最新的辦法,如果去關外,你一家八口可得田120畝,而且永遠不用繳納地租,比在四川舒服多了!我要不是有了身家,早就報名去關外了。”
王小三嗚咽著道“那可是遠行萬里,九死一生啊!”
王安國聞言苦笑道“哪有九死一生,明明是九生一死……這個本官是知道的,咱們大邑縣衙每年都會送兩批移民去關外交給東北開發公司,還從他們那裡按照一個人50銀元領取報酬。這個死人,他們可是不要的。要是九死一生,本官豈不是要虧死?”
王小三傷心地道“我家裡還有七旬老母,此去關外,豈有命在?”
王安國一臉為難的道“那就不帶老母去吧,交由族人撫養,本官再資助一二如何?”
王小三重重叩了個頭。大哭道“古人說父母在不遠游。小人不能做不孝子。關外、南洋再好,小人決計不去。小人就去成都城裡面找份餬口的差事吧。”
王安國點頭道“難得有此孝子,這樣吧,本官有個同窗在成都開了碾米廠,本官看著你是孝子,就推薦你和你家老大去他那裡做工吧。另外,成都的潘記繅絲廠是招收女工和童工的,可以讓你媳婦你閨女都去試試。”
王小三自是連聲叩頭道謝。現在成都城內工人和店員的工資不高。普工是3個大銅板一天,女工是2個半大銅板,童工只有1個半大銅板。不過王小三一家七口(除了個70歲的老奶奶)都去上工,一天倒也能有15個大銅板,每個月可以得到4塊半銀元,一年有54塊到58塊半(按照13個月算)的收入。相當於二十幾石白米,而且一家人的伙食都吃資本家的,肯定比當佃戶吃的要好。
不過在城裡面打工也有不少額外的成本,其中最大一項就是住房了。對於底層人民來說,在城裡面買房是做夢。就是租房的成本也不低。一家七口要租房居住,一年怎麼都要二十多塊。一半的收入就算沒有了。於是,在不少大城市周邊的地主就看到發財的機會,他們把自己的農田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出租給剛剛進入城市的平民,一畝地至少可以租給八個家庭,由他們自行搭建棚戶。每個家庭一年支付兩三塊租金,每畝地一年也能創造出近20塊銀元的收益,遠遠高於任何一項農業投資了。
“撫臺大人,我等不如聯名向天子上書,請求抑制土地兼併吧。”
四川省副巡撫沈桂芬這時衝著巡撫劉蓉一拱手,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今天四川省政界的頭面人物都聚在一起,自然是要議出一個法子來應對目前愈演愈烈的農村土地矛盾。拋開深層次的問題不說,農村土地矛盾的表象似乎就是土地不斷向少數人手中集中。
沈桂芬道“抑制兼併之法古已有之。自古,凡是王朝初興,太平盛世,都是土地兼併較輕之時。國家也往往會頒佈法律,抑制兼併。而王朝沒落,亂世將至的時候,往往土地兼併最嚴重之時。田主豪強之地連州跨郡,尋常小民連立錐之地都沒有,才不得不揭竿而起。眼下朝鮮的亂子,似乎也和土地兼併有關,我朝當引以為戒……”
抑制兼併,這可不容易實行啊……
劉蓉聞言點了點頭,接著又微微嘆氣。自古以來抑制兼併的王朝不少,可是取得成功的卻寥寥無幾,不,應該是沒有長期取得成功的先例,最多隻是短期奏效而已。而當今聖上,對抑制兼併一事,更是毫無興趣。真不知道這次的聯名上書會不會弄個石沉大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