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敵射擊。
敵人構築的工事隱蔽性較好,如敵人不開槍,中國軍隊根本不知敵人藏身之處,且敵人居高臨下,易於發現中國軍隊行蹤,敵人狡猾,不輕易開槍,待中國士兵接近掩體20餘米時,眾槍齊發,中國軍隊毫無防備,傷亡慘重。後中國軍隊先用炮火攻擊敵人陣地,再用火力偵察,如此一步步艱難前進,經10餘日血戰,終於殲滅怒江西岸守敵大部,其餘日軍向北齋公房潰逃。
北齋公房,地勢險要,由高黎貢山入騰,此是必經之地。敵人深知此處戰略地位重要,在山頂設定重兵,構築大量堅固堡壘。中國軍隊渡江後經討論決定,派小部隊追擊渡口逃跑之敵,佯攻北齋公房,迷惑敵人,主力部隊則翻越深山老林,繞過北齋公房,斷其後路。
說是繞道,談何容易,高黎貢山的山崖很多地方几乎垂直於地面,稍不小心,便會摔下深淵粉身碎骨。部隊指揮官想出一法,命士兵仿效三國時鄧艾攻蜀之法,身背武器,沿著懸崖峭壁,攀附藤葛而行,輔之以鐵樁粗繩。但仍有士兵不小心掉下深淵,身邊戰友忙伸手去救,也一齊掉了下去。幾名盟軍士兵,腳蹬翻毛皮鞋,走一步滑三步,中國士兵一旁看得好笑,抬起腳道:“還是我們中國*鞋管用。”盟軍士兵忙上前,索要大號*鞋穿之,皮鞋則掛在脖子上,繼續前行。成功繞到北齋公房背後,切斷騰北之敵與騰衝城守敵之聯絡後,部隊即對北齋公房之敵形成包圍之勢。
主力部隊的繞行動作切斷了敵駐守高黎貢山北齋公房、冷水溝的日隈大隊的補給,使該守備隊陷於殺馬齧人的境地。
中國軍隊如潮水般撲向北齋公房,經22天血戰,中國軍隊最終攻佔敵軍碉堡14個,全殲守敵一個大隊。攻下北齋公房後,中國軍隊將士士氣大振,又經多日血戰,乘勝攻下騰北敵軍重要據點橋頭、江苴,並迅速沿龍川江南下,一路上,掃清明光、固東、片馬等地殘敵。至此,第二十集團軍完成了對騰衝城的戰略包圍。此時,由北向南潰逃的日軍與騰衝守城日軍合編為一個混成聯隊,由148聯隊長藏重康美大佐指揮,死守來鳳山及騰衝城。
高黎貢山戰鬥,二戰歷史上海拔最高的一次戰鬥,山上每天都是雲遮霧罩,廝殺聲槍炮聲始終迴響在雲層之上。當地老百姓說,那是天兵天將在幹仗。聽起來極富詩情畫意。但詩情畫意只是表象,當年的高黎貢山其實是生命的煉獄。六十年後,一個攝製組來到當年的高黎貢山戰場,但見五顏六色的野花,如彩霞,如織錦,開得汪洋恣肆,滿山遍野。連松樹的樹冠上都掛滿了野花。一名作家告訴記者,“剛看到我們真是驚呆了,從來沒見過這樣壯觀的曠野之美。”但大家高興不起來,反倒更為凝重,“因為我們知道,那些鮮花下面,鋪滿了遠征軍將士的鮮血和屍骨。”
這話一點不誇張。當年據守高黎貢山的倭國老兵回憶,那時他們的炮筒根本無須瞄準,每一發炮彈落下,都會濺起一堆血肉。光禿禿的山坡上潮水般洶湧而來的遠征軍官兵根本就來不及隱蔽,也無從隱蔽。遠征軍完全是用血肉來消耗日軍的彈藥。
高黎貢山古道本來是一條千年商旅之路。但從此人跡罕至。直到現在,當地老百姓都絕少涉足。“死人太多,陰氣太重。”一位老人回憶,“鮮血從山上往下流,像河一樣的一直流到山腳。嚇死人啦。”
浪漫原來是血寫的。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壯士的鮮血,原來這不只是詩,而且是歷史事實。
來鳳山位於騰衝城東北側,為騰衝城天然屏障,易守難攻。7月10日上午,天降大雨,攻打來鳳山的戰鬥打響,中國軍隊長短武器一齊開火,在空軍炮火掩護下,迅速以優勢兵力,向來鳳山敵軍堡壘群猛攻,但守山之敵頗有經驗,多次打退中國軍隊進攻。如此攻打10余天,中國軍隊進展緩慢,只佔得山腳的幾個小碉堡。7月26日,中國軍隊決定用飛機和大炮對來鳳山進行地毯式轟炸,為防炸到攻山部隊,中國士兵想出辦法,在地上鋪紅布作標誌,紅佈下方為中國軍隊陣地,紅布上方為敵人陣地。當日,中國軍隊十餘架飛機向來鳳山轟炸掃射,炮兵也集中火力,向山頂之敵連續轟炸。在空軍和炮兵掩護下,攻山將士迅速衝進敵人陣地內,與敵人開始了一場慘烈的刺刀戰。至7月28日,中國軍隊終於佔領來鳳山。敵人不甘心,從城內出動200餘人,向來鳳山反撲,但很快就被打下去。隨後,中國軍隊迅速掃清騰衝城外圍之敵,對騰衝城形成四面包圍之勢。
從20日到23日午後,連日陰雨中,各個山頭不時升起一股白煙,然後傳來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