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長官是在1938年11月13日,即長沙“文夕大火”後,以代理司令長官的身份指揮第9戰區的軍事行動的。前任的湖南省政府主席張將軍去職後,他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1939年4月,當薛長官從南潯趕到長沙來上任時,擺在他眼前的這座省會名城已是形同廢墟,一片淒涼。市區房屋倖免於火者不到十分之一二。最繁華的八角亭、紅牌樓、中山路、南正街、北正街一帶全部變成了斷壁殘垣、滿目瘡痍。各種建築及無數民房宅院全都被毀。要守住這樣一座城市,其困難可想而知。可是,眼下襬在他面前的任務是無論如何,他都必須堅決的守住長沙,絕對不能讓日本人佔領這座在當前有著重要戰略價值的城市。
9月8日,長沙。第九戰區長官部。
薛司令長官召集部下高階軍官,召開緊急的軍事會議,商議如何應對日軍對長沙展開的進攻。
“各位,根據我軍蒐集的情報,日軍即將發動以長沙為目標的軍事進攻。透過對日軍兵力集結情況,以及地形的分析,我們判斷,敵將以主力由湘北南趨長沙,於贛北、鄂南施行策應作戰。理由是
1、就敵情論:敵目前主力似集結湘北,攻擊重點業已形成,乘勢直下長沙甚便,且同時可得海空軍之協助。
2、就地形論:贛北、鄂南系山嶽地帶,崇山峻嶺,極礙行動,加之道路破壞,補給聯絡非常困難。而湘北方面,沿粵漢鐵路及其以東地區均為起伏地,頗適於大兵團之運動戰,且距離較近,可於短期中攻下長沙,完成戰果。
3、就政略論:敵利用歐洲列強無暇東顧之機(列強此時均忙於德、波戰爭之解決),應迅速攻下長沙。以炫耀於世界,併為漢奸汪逆張目。“
目前正擔任第九戰區副參謀長的郭少將,對著地圖上表示出的中日兩軍態勢,做著說明。
坐在下面的各部隊長官,看著地圖上標註出來的敵我兩軍態勢,結合郭少將的分析,不時地點著頭。看來,郭少將的分析,和大家的判斷基本上是一致的。
“針對目前敵我兩軍的態勢,戰區經過綜合的分析,制定了一個作戰方針。這個方針就是戰區擬予敵以嚴重之打擊而開第二期抗戰勝利之先河,決誘敵深入於長沙以北地區,將敵主力包圍殲滅之。贛北、鄂南方面,應擊破敵策應作戰之企圖,以保障主力方面之成功。”雖然,前一階段的南昌會戰,國軍守住了南昌,但是畢竟丟掉了吳城到永修一線,使日軍佔據了對南昌的前進陣地,而且,也沒有能夠有效的打擊到日軍的有生力量,從軍事角度上來說,雙方只能算是基本上打了一個平手。緊隨著南昌會戰開始的隨棗會戰,雙方則是落得一個兩敗俱傷。所以,國軍上下軍熱切希望能夠取得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勝。
“此次作戰的指導要領是:1、戰區先於現在位置,以攻擊手段消耗敵人戰鬥力。2、敵如挾優勢兵力前進猛烈,則贛北、鄂南方面努力以圍攻及夾擊手段,摧破敵合圍之企圖,不滅不止。湘北方面利用逐次抵抗,引誘敵於長沙以北地區,捕捉而殲滅之。”郭少將繼續闡述著戰區長官部的作戰意圖。
“我要在這裡說一句,我把這一戰略部署的核心之點總結為八個字:後退決戰,爭取外翼。”薛長官在這裡突然的插了一句。很顯然,這次作戰的戰略部署,是由這位薛長官親自做出的。
“我戰區所屬部隊,共有22個軍又3個挺進縱隊,共55個師;軍事委員會配屬4個軍(第4、第5、第99及新編第6軍)又1個師(第11師),總計26個軍66個師。依據戰區所制定的作戰方針和指導要領,戰區對各部隊兵力具體部署情況如下:
第1集團軍第58、第60軍守備靖安、奉新以西張家山、麻下、會埠一線陣地;第19集團軍第32、第49軍守備蓮花山、馬形山以及錦江右岸陣地;第15集團軍以第52軍主力守備新牆河陣地,第79軍守備南江橋至麥市間陣地,第37軍守備湘陰以北湘江亙汨羅江右岸陣地;第27集團軍第20軍前出咸寧、崇陽地區,第73軍集結於渣津地區;第30集團軍第72、第78軍共4個師守備武寧以西蒲田橋、琵琶山一帶陣地;湘鄂贛邊區挺進軍位於通山、大冶、陽新地區;戰區直屬之新20軍守備長沙北面之撈刀河南岸,作為長沙外圍的最後一道防線;第4軍控制長沙和衡陽;新編第6軍、新編第3軍和新編第5軍控制株洲、醴陵和湘潭;命令第十一師駐守嶽麓山,作為戰區預備隊。第70軍,駐在長沙附近,作為機動。第74軍和第99軍佈署於贛北上高、宜豐、萬載等地,應對戰事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