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打敗日本人,我不介意所使用的方式方法。在我看來,無論什麼方法,只要能以儘可能小的代價最大限度的打擊敵人,那就是好的方法。”
“以你的意思,如果再次面對當時的那種情況,你還會選擇那麼做?”
“如果情況需要的話,我還會那麼做。”
“你就不怕再次被彈劾?你在南昌的所為,惹出來的動靜可不小。”
“我只知道在戰場上,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畏首畏尾,是很難打贏戰爭的。”
“好了,我就不再繼續問你了。你就去後面的那座樓裡。那裡是長沙警備總司令部。這個部門剛剛組建,司令職務由我兼任,副司令職務空缺,所以,主要的事情由你這個軍委會任命的代理參謀長負責處理,有決定不了的再拿到我這裡來。”代理司令長官例行公事的作了指示。
“卑職遵命。”劉建業向代理司令長官立正敬禮,然後走出了這間並不很大的辦公室。
“小心一些,最好不要象酆悌一樣。”代理長官目送劉建業走了出去,小聲地說道。
酆悌,黃埔一期生,陸軍少將,前任的湖南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長沙警備司令。1938年底,長沙軍警奉令在湖南省省會長沙全城縱火,實行所謂的“焦土抗戰”。由於是倉促行事,並不知情的市民匆匆忙忙爭相出逃,互相擁擠踐踏,造成很多死傷,熊熊大火還燒掉了十幾萬間民房商店,損失極為慘重。慘劇發生後,一時間國內輿論譁然,令國府當局極為被動。12月18日,最高統帥下令槍斃“長沙縱火案”的三個當事人:長沙警備司令酆悌、警備第二團團長徐崐和長沙市公安局長文重孚,借他們的人頭以平息民憤。
同樣是執行焦土抗戰,酆悌丟了腦袋,劉建業卻只是背了一個不疼不癢的處分,顯然這讓曾經是酆悌老上級的代理司令長官有所不滿。不過,代理長官也很清楚,劉建業畢竟是預先就做好了準備,把城內的幾十萬居民先行疏散,否則,人員損失將巨大的多。而且,當時也很難有其他的好辦法來打擊城內已經佔據了上風的敵人。所以,代理長官也沒有更多的難為這位天子門生。
劉建業到了自己任職的新部門,開始履行其自己的職責。每天,劉建業都要批閱大量的檔案,以做好長沙及其周邊地區的整軍經武,群眾團體的宣傳組織,各界抗日自衛組織的訓練,保安部隊的整訓,戰爭物資的籌措等一大堆的事情。迫於無奈,劉建業只好又把自己在軍部裡的秘書班子搬到了長沙警總,幫助自己處理那些文牘。
1939年5月末,已經被開除了國民黨黨籍的汪精衛在日本人的一手安排下,乘日本海軍飛機由上海飛抵東京,先後與日本首相平沼麒一郎、陸軍大臣板垣徵四郎、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外務大臣有田八郎、大藏大臣石渡莊太郎(以上即日本戰時最高決策機構——五相會議成員)和樞密院議長、前首相近衛公爵舉行會談,和日本人商談建立以其為首的偽政權等有關問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汪精衛最後接受了日本人提出的《中國新中央政權建立方針》。隨後,汪精衛於6月中旬回到中國,並按照日方意圖,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建傀儡政府。8月下旬,汪精衛召集了部分漢奸,在上海召開了偽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為建立傀儡政權做好了準備。
然而日本人對汪精衛一夥人的能量及其影響力還是相當清楚的。日本駐上海領事館在給其國內的報告中稱:現在,被汪派所蒐集的人,大部分是過去黨政界的政客,官僚或腐敗分子,在廣大群眾中沒有任何基礎。所以,今後汪派的活動如不能對重慶政權內的重要分子以影響,假若得不到廣大群眾之擁護,前途極為渺茫。因此,儘管手中已經有了汪精衛這張牌,但日本人心裡清楚,要想解決中國事變,還必須得和中國的最高統帥打交道。不過,從當時的情形看,最高統帥對日本人拋來的“橄欖枝”似乎不太感興趣。這令日本人有些惱火。雖然日軍已經佔領了中國的大片領土,但是在最高統帥的手裡仍握有約200個師的兵力,必須先打擊中國軍隊的有生力量,使那位最高統帥失去賴以支撐抗戰的資本,惟有如此,那位最高統帥才能乖乖就範。這是日本侵略者經過研究後得出的共識。日本政府和日軍大本營都企圖以軍事打擊結合政治謀略,迅速解決中國問題。
8月23日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日本平沼內閣隨之垮臺,日本國內對德不信任氣氛高漲。8月30日,退役的日本陸軍大將阿部信行奉命組閣,鼓吹“自主外交”。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