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部分

關係密切的阿南將軍很清楚日軍的下一步動作就是南下東南亞,與英美同時開戰。如果,日本在南下之前,能夠從中國戰場上脫身,就可以把百餘萬的部隊轉調南下,在戰爭裡取勝的把握就更大了。粉碎第九戰區的中國軍隊精銳,在大本營看來,對於壓迫國民政府對日本屈服,是極為重要的。

為了在這場關鍵的會戰裡取勝,阿南惟幾曾幾次修改作戰計劃,吸取了岡村寧次分兵使用的教訓,將力量全部集中於湘北,使湘北方面的日軍達到4個師團另9個大隊,在戰役區域性上形成了絕對優勢。如果從火力方面以日軍1個師團等於中國軍隊6個師計算的話,這些日軍大約相當於中國軍隊28個師。不過,在這一次的作戰裡,阿南惟幾力排眾議,堅持使用曾經在宜昌遭遇慘敗的第四師團作為長沙作戰的主力部隊之一,這一決定就曾經遭到過不少軍官們的非議。

當然,以劉建業在後世的時候對日本陸軍將領們的瞭解,日軍高階指揮官,包括岡村寧次和阿南惟幾,大都有缺乏戰爭經驗、勝驕敗躁的毛病。表現在戰役指揮上,對敵我雙方實力不能夠正確予以評價,決心部署往往大而無當,急功近利,動輒好大喜功,輕敵冒進。如果不是當時的日軍在裝備、訓練等方面的優勢,以及中國方面統帥部以及大多數軍官的指揮水平低,特別是統帥部在戰爭期間,犯下過許多次的戰略失誤,那麼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必定會付出更大的代價。也就難怪蘇俄紅軍的統帥朱可夫元帥在其回憶錄中對日軍高階將領會下如下評語,“侵華日軍中的高階將領大抵都稱不上什麼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