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針:保留天皇制,不逮捕、不起訴天皇;但在新憲法中,天皇只是一種象徵性存在。從而將裕仁排除在被起訴戰犯的名單之外,這給戰後曰本一些政治人物拒絕正視那段侵略歷史留下了後患,給曰本戰後政治帶來了深刻的負面影響。正是這種不徹底,使得曰本一直不能真正正視自己發動的侵略戰爭及其戰爭罪行。
在後世的時候,劉建業對於在戰爭結束以後未能把實際上的曰本頭號戰爭罪犯天皇裕仁交給軍事法庭予以公正審判,追究其在戰爭中的責任,一直耿耿於懷。作為曰本最高權力的掌握者,天皇裕仁對於曰本的軍政決策都有著最高的裁定權,沒有他的首肯,曰本的那些軍人和政客是根本無法發動侵略戰爭的。很簡單的道理,發動戰爭需要宣戰,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需要大本營“大陸命”,“大海命”,這些都是需要由那個個子矮小的天皇來加蓋天皇玉璽以後才能的。重要性略低於“大陸命”“大海命”的指令“大陸指”“大海指”雖然不需要天皇加蓋玉璽,但是都必須由陸海軍的參謀總長呈送御覽,得到天皇的首肯以後才能對外。況且,根據舊曰本憲法,天皇是曰本的最高統治者,掌握最高國家權力,曰本的軍部可以不對政府負責,也可以不對議會負責,但是必須對天皇負責,因為天皇是曰本軍隊的最高統帥。因此,如果真得像在東京審判裡那些曰本戰犯們所描述的那樣,天皇只是一個由他們任意擺佈的傀儡,那才是一個真正的笑話。況且,根據後世研究戰爭史的學者所發現的資料,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創始人,曰本軍醫中將石井四郎在20年代開始進行細菌戰研究時候的初始經費就是由天皇裕仁從自己的私人賬戶裡提供的,數額是每年20萬日元。這在當時絕對是一筆鉅款,因為當時曰本的土肥原賢二領導的在上海的特務機關活動經費數量不過才每年2萬日元。731部隊在東北的活動經費都是由天皇在關東軍裡的代表,關東軍主計長(關東軍裡負責財務分配的最高職位)竹田宮恆德親王直接劃撥的。在731部隊的存在期間裡,幾乎每年都有曰本的皇族成員秘密前往位於哈爾濱郊外平房地區的731部隊進行視察。這裡面除了竹田宮恆德親王,還包括東久邇宮稔彥親王,朝香宮鳩彥親王這兩位陸軍的皇族大將。因此,說裕仁天皇是731細菌部隊的總後臺根本就一點也不為過。只是這些罪行因為某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都在後來的審判裡被故意的漏過去了,而沒有當即公諸於世並受到清算。
現在,曰本戰敗投降的命運可以說是確定了,唯一的疑問就是曰本要堅持到什麼時候才肯投降。那麼,在戰爭勝利之後必然會對曰本戰犯們在戰爭期間裡所犯下的各種戰爭罪行進行清算。東京審判之所以不能算完美,除了美國人出於政治和冷戰考慮,對審判進行了政治上的干擾,但是,另外一個方面的原因也不能忽視。
曰本是在1945年的8月15日《終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的。但是,當時在曰本本土,尤其是曰本的首都東京,並沒有同盟國的軍人。這一點不像德國當時的情況。而盟軍的先遣部隊是在8月28日才在曰本登陸的。從8月15日直到盟軍進入東京,存在有將近半個月的空白期。曰本政府和軍部充分利用了這一段時間,大肆焚燒各種政府和軍部的檔案檔案,目的就是銷燬一切可能利用來證明其戰爭罪行的證據。在這半個月時間裡,曰本的政府機構和軍事機關終日籠罩在濃濃的煙霧裡,整車整車的檔案被焚燒。根據後世的學者研究,曰本方面當時焚燒掉的檔案佔當時檔案資料總數的90%以上,以至於後來的東京審判時,同盟國的檢察官們在蒐集證據的時候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僅僅依曰本人來不及焚燒完而剩下的不到10%的檔案資料,就已經可以證明那些戰犯們的滔天罪行,那麼如果這些證據的儲存狀況比較完好的話,情況會是怎樣的呢?恐怕,至少曰本人的日子絕對會更難受。
所以,劉建業考慮的就是這個問題。為了伸張人類的正義,為在戰爭中冤死的人們報仇,必須要讓曰本的戰爭罪行得到儘可能徹底的清算。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搶在曰本人銷燬證據之前,搶先保住這些證據材料。
“劉,這一點你可以放心,我現在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在戰爭勝利之後肯定會對那些曰本的戰爭罪犯進行審判的。”麥克阿瑟將軍說。
“我不擔心這個,我相信他們只要是有罪的,就便會得到公正的審判。我擔心的是他們會在戰敗以後大量的燒燬證據。這樣,我們在對他們進行審判的時候就會遇到很大的困難。曰本是一個只有羞恥心,沒有罪惡感的民族。對於他們,我們不能以常人的思維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