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了。再過幾個小時,在北寧線上作戰的東北野戰軍就要向錦州發起總攻了。此時,毛澤D還顧不得休息,有關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及部署佔據著他的腦海。他拿起筆,開始起*中央軍委給饒、粟、譚並告中原局的電報,對淮海戰役進一步作出詳盡而周密的指示:。以上共六個縱隊,可由第3、8、10、13縱、渤縱及從韋吉到路北之兩個縱隊中抽出一個縱隊充任;務使邱李援敵感到威脅,不驅逐我側面兵力,不攻佔臺兒莊,即無法越運河向東增援,又使徐州城內感受威脅,不得不留李部第8軍駐守。
(二)韋吉的一個縱隊南下(不要到濱海去補棉衣,應在現在補棉衣,即從運河車站附近直下維寧),會合留在路南的第5縱,不要位於宿遷以東,而要位於睢寧地區,控制徐宿公路,從南面威脅徐州,使邱李援敵感到如不驅逐韋吉,則無法經睢宿東援,同時對於徐蚌線亦起威脅作用,使李部第9軍不敢離開該線。
(三)以第9、兩廣縱出魯西南,會合當地地方兵團,位於豐縣、魚臺以西,虞城以北,成武以南地區,從西北威脅徐州,使孫部只能對付我第9、廣兩縱,而不能到徐州接替李部第8軍守城。
(四)我劉鄧主力第1、3、4、9縱,不日開始攻擊鄭州,得手後以一部向東,威逼開封,吸引劉全部、孫一部西顧。
(五)以上各項部署,都是為著鉗制徐州各部援敵,使其第一個感覺是我軍似乎有意奪取徐州,而不能確切斷定我軍並非奪取徐州,而是殲滅黃兵團。等到我軍對黃兵團攻殲緊急而決定增援時,又發現如不解除南北兩側威脅,則很難赴援。這樣就給我軍以必要的時間殲滅黃兵團。至於敵人援軍的組成,大概只能使用邱兵團各師。李兵團似難離開徐蚌,因為劉峙不但要對付我軍對徐蚌的威脅,而且要防備馮治安孫良誠兩部的可能叛變。第六兵團孫部則可能停留在汴徐線上。
(六)以第1、4、6、7、11、魯中等六個縱隊再加特縱,負責殲滅黃兵團三個師。這是全戰役的中心目標。
(七)除第9、廣兩縱應從兗濟直出豐、魚、虞城地區外,其餘各部,第一步,先全部開至臨沂、梁丘、白彥、鄒縣之線的展開位置,並休息幾天,而不應先後參差不齊;第二步,各按規定任務由該線同時前進。因此,你們不但應等候棉衣、棉花完全到手分配,而且應等候攻濟各部的兵員補充及由濟南附近開到臨沂、鄒縣之線,因此全軍從臨鄒線向南出動之日期,應推遲到11月5日至10日之間為適宜。
在電報中,毛澤D要求後勤工作準備(糧食、彈藥等)及政治工作準備,力求比較完備周到。
毛澤D以他卓越的戰略家、軍事家的才能,緊緊抓住了淮海戰役首仗成功的關鍵,即:較主攻方向為多的兵力進逼徐州,造成圍攻徐州的態勢,以之鉗制徐州國軍主力,使其不能救援徐州東面的第七兵團,從而取得殲滅第七兵團,實現淮海戰役第一個目標。
正像遼瀋戰役把首戰矛頭指向錦州一樣,毛澤D在淮海戰場把首戰目標始終指向了第七兵團。透過打擊殲滅第七兵團,調動和牽制國軍主力部隊,掌握淮海戰場的主動權。同時,毛澤D的作戰指示明確而堅定,具體而周密,使得前線指揮員能夠迅速作出連續作戰的反映。
毛澤D的這一招的確厲害,簡直難壞了“笨將”劉經扶。他一直弄不清解放軍是要直取徐州還是圍殲黃百韜兵團,所以也就一直不敢傾力援救黃兵團,左右為難。
濟南失守後,國軍徐州防線已經完全暴露在華東野戰軍的攻擊矛頭之下,國民政府軍政各方面從上至下都在猜測:解放軍下一個打擊目標將指向哪裡?
濟南解放後,華東地區的形勢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華東野戰軍在粟Y率領下解放了山東大部,華東解放區與華北解放區連成一片。華東野戰軍大部集結在徐州、濟南間的津浦路的兩側休整,準備更大規模的作戰;中原野戰軍主力則在劉、陳、鄧率領下集結於河南禹城、湖北襄成、葉縣等地,兩大野戰軍約60萬人,背靠著華東、華北兩大解放區,隨時可以直下淮海,奪取徐州,對國民政府統治區的心臟——首都南京構成嚴重的威脅。
對此,國軍統帥部也十分害怕,判斷華東、中原兩野戰軍下一步將向隴海線以南的徐州地區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根據這一判斷,蔣總統命令華中“剿總”總司令白健生率第3、12兵團向豫西解放區發動進攻,以牽制中原野戰軍,阻止中野東進與華野會合;華東“剿總”總司令劉經扶指揮徐州附近的第2、6、7、13兵團以及第一、三、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