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東北。1932年2月16日,由板垣徵四郎、土肥原賢二等人指使張景惠等各省漢奸頭目在瀋陽召開“建國會議”,偽“滿洲國”被炮製出籠。3月1日,日本侵華當局假借“滿洲政府”的名義,發表“建國宣言”,宣佈偽“滿洲國”成立,以“大同”為年號,定長春為“首都”。3月9日,溥儀就任偽“滿洲國”的“執政”。板垣徵四郎因此被日本軍界稱為“滿洲國之父”。1937年3月1日,板垣返回日本,任日軍陸軍第5師團長。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板垣徵四郎率第5師團由廣島出發,途經朝鮮釜山,於8月間到達天津,旋即向平綏鐵路沿線地區發動進攻。9月初,板垣師團侵入察哈爾省境內,並向山西長城一線推進。10月初,板垣率第5師團部參加中日忻口會戰和太原會戰,11月9日,攻陷太原。此間,板垣曾以一部分兵力由淶源向平漢線進攻,於10月6日攻至保定和高碑店附近。由於他的所謂赫赫戰功,板垣徵四郎又被稱為是日本陸軍的頭等悍將。第5師團,也稱廣島師團,同時也是當時日本陸軍常設師團裡的唯一的摩托化師團,其部隊的裝備在當時亞洲各國軍隊裡,屬於佼佼者,號稱日本的鋼軍。歷史上,就是第五師團的部隊,在朝鮮漢城南面的成歡驛打響了甲午戰爭的第一槍。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這支部隊的身上到處都沾染著中國人民的鮮血,是中國人的死敵。
臨沂是徐州東北的要地,如果有失,徐州將暴露在機動能力超強的敵精銳部隊的面前,我軍將全域性被動。面對這樣的一個老奸巨滑又兇猛剽悍的對手,第五戰區的李長官無奈之下,只能調動原先在江蘇海州(即現在的連雲港)擔任海防任務的龐炳勳部第三軍團,在臨沂建立多道防禦陣地,進行逐次抵抗,要求務必拖住敵軍,擋住日軍第5師團的正面攻擊,等待從南線抽調機動兵力馳援。
龐炳勳部第三軍團,雖然部隊的架子很大,實際上第三軍團只有一個四十軍,該軍轄第三十九師,第三十九師轄第一一五、第一一六旅2個旅,每個旅下屬兩個團,加上第三軍團直屬一個團,整個第三兵團只有五個團的部隊。而且,龐炳勳部是在中原大戰期間背叛老長官馮玉祥,投靠蔣介石的原西北軍部隊。蔣介石在收編龐炳勳部以後,雖然給予龐炳勳中將加上將銜,同時把他的部隊升格為軍團,但是卻沒有給予對應的編制。軍政部在發放軍餉,補充軍需方面,也把他們當作雜牌部隊看待。所以,部隊的武器裝備遠不能和中央軍相提並論,不少士兵手上還是老掉牙的漢陽造,老套筒,甚至還有沙皇時期的水連珠。唯一還能提得上的就是,第三軍團兵員多是河北人,燕趙之地多勇士,尚武之風盛行,部隊裝備差,就用大刀補上,所以,第三軍團的近戰能力不弱。
龐炳勳,綽號龐瘸子,接到命令以後,迅速帶領部下萬餘人,從海州晝夜兼程步行數百里,趕在日軍前面到達臨沂。一到臨沂,龐炳勳就帶領部下,在城外設多處前進陣地,用於對日軍進行逐次抵抗。龐給李長官立下了“城存我活,城失我亡”的軍令狀,雖剩一兵一卒也要奮戰到底,為了決心保衛臨沂,軍部從離城十里的周莊移至城內。由三九師劉師長、一一五旅黃旅長率二二九團、二三0團和迫炮營在城內守城,馬法五副軍長率一一六旅二三一、二三二團、補充團在城外佈防。
日軍第五師團,挾在華北連勝之勢,根本不把臨沂方面的中國守軍放在眼裡。2月21日,日軍第二十一旅團長板本順率三個步兵聯隊,一個炮兵聯隊,一個騎兵大隊,輜重、工兵部隊以及劉桂堂的偽軍,共約兩萬人馬,向臨沂攻擊前進。
蔣介石得到日軍由膠濟路南下的訊息,十分緊張。2月27日清晨,他乘一架美式小型飛機,匆匆飛抵徐州。李宗仁、徐祖貽等幾十位高階將領到機場迎接。
蔣介石一下飛機,李宗仁首先迎上去,向他敬禮,客氣地說:“委員長辛苦,委員長日理萬機,夜以繼日地為全國抗日操勞,還親臨徐州視察指導,屬下十分感動。”
蔣介石一邊走,一邊說:“我是為你的安全著想,不來一趟不放心啊。敵人的目的是進攻徐州,徐州十分危險。我多次在電報中要你將戰區司令部移向河南駐馬店,或者到安徽的太和縣也可以嘛,可你就是遲遲不動。你如叫我對你作什麼指示或者說說你的毛病,你就是不注意自己的安全。”
對蔣介石的這種客套話,李宗仁淡淡地一笑,然後說:“委員長太關心了,我的命值幾個錢?我的最大要求就是在委員長指揮下,得到更多的兵力補充,爭取打更多的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