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以南地區之戰,日軍損失達三四千人,中國軍隊取得了輝煌的戰績,這次勝利,除了中國軍隊的浴血奮戰之外,皖北人民對軍隊給予了極大的支援。皖北人素稱強悍,英勇善戰,當地有句俗話說:“紙糊的江南,鐵打的皖北”。當日軍侵入淮河流域之際,皖北人民就自動組織起來,協助中國軍隊阻擊日軍,在定遠、明光等地,日軍都遭到了當地民眾武裝的襲擊,把日軍搞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些武裝的民眾潛伏在城鎮中、村莊裡、山林間,日軍每到一村一鎮都會遭到他們的打擊。當時的紅槍會等武裝組織約有3000多人在皖北到處襲擊日軍,攪得日軍日夜不得安寧。
這次淮河血戰,雖然沒有把北犯日軍全部殲滅,卻使日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並將日軍遲滯於淮河一線,粉碎了日軍預定的“南北夾擊”的戰略,迫使日軍改取“南守北攻”戰略,從北面取道山東,進攻滕縣、嶧縣,造成孤軍深入的局面,從而為中國軍隊在臺兒莊殲滅日軍造成了良好的戰機。
徐州面臨的局勢,也讓暫時駐紮在商丘的新編十四師部隊感到了一些緊張。這一段時間,不斷有部隊從商丘路過,調往徐州。劉建業感到空氣裡面已經有了一點火藥氣味,估計自己的這支部隊,很快也要上火線了。第五戰區不會讓自己手裡的這支人員充足,裝備精良的部隊長期呆在後方,而讓那些裝備很差的地方雜牌部隊和日本人拼的你死我活。如果這樣,李長官就和第三戰區的顧長官沒有任何的不同了。
第四十六章 … 臨沂阻擊
日軍津浦線主力南攻不成,遂改變策略,由少壯派軍人板垣徵四郎、磯谷廉介率2個師團企圖會師臺兒莊。日軍一旦在臺兒莊得手,便可策應津浦路南端日軍攻勢,一舉拿下徐州。板垣、磯谷兩師團,是日軍精銳之師,此次進攻,來勢相當兇猛,大有一舉圍殲中國軍隊之勢。日軍以七八萬兵力,在華北方面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指揮下,分兩路向臺兒莊進發。一路為板垣第5師團,沿膠濟路西進,進逼臨沂;一路為磯谷的第10師團,該師團沿津浦路南下,直取臺兒莊。中國軍隊為堵截日軍前進,在臨沂、滕縣同日軍發生了激烈的戰鬥,揭開了臺兒莊會戰的序幕。
2月下旬,日軍東路第5師團從山東濰縣南下,連陷沂水、莒縣、日照,直撲臨沂。第5師團師團長板垣徵四郎出生於日本巖手縣一個士官家庭,1904年10月畢業於東京陸軍士官學校,1913年再入日本陸軍大學,1916年自該校畢業。從1917年至1919年,板垣徵四郎任參謀本部部員,被遣往中國從事特務活動。1922年起任日本參謀本部中國課課員,從此更加頻繁出入中國,從事侵華陰謀活動,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因板垣長期出入中國從事間謀活動,當時與土肥原賢二、磯谷廉介一起,號稱日本陸軍中的三大“中國通”。1929年,板垣徵四郎任關東軍高階參謀,成為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大將的得力助手,長期鼓吹、策劃侵略中國東北和蒙古地區。板垣徵四郎一直認為,日本關東軍與東三省中國軍隊之間必有一戰,力主關東軍“未雨綢繆”,預為部置。為此,從1930年6月起,板垣開始進行其所謂的“參謀旅行”,對哈爾濱、錦州、旅順等進行全面徹底的調查。1931年3月,板垣在日本陸軍步兵學校發表題為《從軍事上所見到的滿蒙》的演講,宣稱中國東北地區為日本“國防的第一線”,大肆鼓吹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地區;5月29日,在部隊長會議上他再次發表題為《關於滿蒙問題》的演講,進一步鼓吹出兵侵略中國東北和蒙古地區,是日本“當前的急務”。6月19日,由日本陸軍省和參謀本部草擬了《解決滿蒙問題的方策大綱》,本計劃於次年春採取軍事行動,但日本關東軍參謀部則主張滿蒙決策要立即動手,“要親自制造機會”。在日本軍部的支援下,板垣徵四郎和石原莞爾一起進行了詳細的規劃和部署,決定在瀋陽北郊柳條湖炸燬南滿鐵路路軌,以此為口實,出兵佔領瀋陽,進而佔領整個中國東三省。1931年9月18日晚10時許,日本關東軍駐南滿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按照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密令,炸燬了南滿鐵路瀋陽北郊柳條湖一段路軌,然後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襲擊日軍。11時許,日軍大舉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進攻,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不到半年時間,日軍侵佔了中國東三省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1931年11月8日,經板垣授意,土肥原賢二在天津策劃了暴亂。11月10日晚,土肥原賢二挾前清廢帝溥儀從天津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