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檬嗆黴善保��黴善鋇謀曜賈遼侔�ㄉ鮮雋�恪�
從財務年報中發現投資機會
真正需要的資料,不管是一般公認、非一般公認還是一般公認以外,都可以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瞭解三個問題:這家公司大概價值多少?它達到未來目標的可能性有多大?在現有條件下,經理人的工作表現如何?大部分情況下,簡單的財務數字並不能回答以上問題,商業界實在很難用一套簡單的規則來有效解釋企業的經濟實質狀況,尤其是像伯克希爾這種由許多種不同產業組成的集團。
——沃倫·巴菲特巴菲特認為,每當股市暴跌時,投資者更容易發現過去曾經失去的投資良機。他認為,這時候老老實實地讀一讀各家公司的財務年報,更容易發現投資機會。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88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無論根據一般公認會計准則、非一般會計公認準則或是其他什麼制度編制的財務年報,都會有助於投資者瞭解三個問題:一是這家公司的內在價值有多少?二是該公司今後能否實現投資者的獲利回報要求?三是與其他同行相比,公司管理層的表現究竟是不是算得上優秀?
巴菲特認為,雖然投資者在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從簡單的財務資料中找到上述答案,但無論如何,閱讀財務年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投資者很可能會從中找到投資機會。
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巴菲特曾透過《太陽週報》幫他找到的財務年報,決定投資兒童城基金會。
1969年巴菲特完成了自己平生第一次報業收購,收購物件是他家鄉奧瑪哈附近的一家《太陽週報》。作為一份週刊,這家報紙沒有條件隨時報道各種突發性新聞事件,可是怎樣才能辦出特色來呢?愁眉之際,巴菲特出了一個好主意。
據1977年3月31日的《華爾街日報》報導,1972年的一天,當時的美國議會剛剛透過國家國稅管理局的“990PF報表”規則,要求慈善性質的基金會公開披露資產總額。
巴菲特一邊在家中老老實實地為巴菲特基金會的非盈利性組織填報表,一邊聯想到自己作為兒童城基金會的股東,這家基金會是不是也有公開的報表呢?因為在當時,他經常聽到有關這家基金會的各種傳言。於是他要求《太陽週刊》記者,想方設法幫他去弄一張這家基金會的財務年報來看看。
兒童城基金會最早誕生於1917年。當時有一位瘦弱的愛爾蘭天主教神甫在奧瑪哈出資90美元,租了一處簡陋的房屋,收養了5名無家可歸的兒童。隨著收養規模越來越大,1938年美國拍攝了一部以他們為原型的熱門電影,這樣一來兒童城的影響力更大了,機構也慢慢發展成一個舉足輕重的金融機構,不僅資助無家可歸的兒童,而且還對基金會籌集到的資金進行大規模證券組合投資。
後來,巴菲特花50美元得到了一份兒童城財務報告。他從這份長達100頁的報告中瞭解到,原來這家收養了近700名孤兒、到處哭窮的慈善會機構居然積累了億美元財富,巴菲特大驚失色。
接下來不用說該怎麼做了,巴菲特毫不猶豫地投資該基金會。後來的兒童城基金會成為一家著名慈善機構,收養幾千名孤兒,在美國17個城市擁有保育護理機構,1998年信託基金總額高達億美元。
另外一個例子是1990年初,美國西海岸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加利福尼亞州的許多銀行因為貸款資金被住宅抵押所佔用,造成了週轉困難。在這些銀行中,商業不動產擁有量最大的銀行是威爾斯法哥銀行,它在所有銀行股中走勢最弱,從每股86美元開始急劇下跌,並且出現了恐慌性拋盤。
這時候的巴菲特又撿起了他的老傳統,馬上翻出威爾斯法哥銀行的報表來看。這一看不要緊,他立即得出了與其他投資者相反的結論。
原來,巴菲特在1969年至1979年間曾經購買了伊利諾伊國家銀行和信託公司的大量股票,所以對銀行股並不陌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擁有上述股票期間,巴菲特從這家銀行總裁那裡聽到一條秘訣說,判斷一家銀行經營得是否好,主要看這家銀行發放的貸款是不是有風險,而這可以從銀行運營成本增減、是否經常貸錯款、是否有壞賬損失上看出來。
巴菲特透過對威爾斯法哥銀行財務報表的研究,發現該銀行自從卡爾·理查特1983年擔任總裁以來,經營業績一直不錯,不但收益增長率、資產回報率高於同行平均水平,而且運營效率在整個美國是最高的,放款業務非常結實,毫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