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傷害張皇后。但是,魏忠賢得知此事後,大怒。第二天,熹宗在便殿搜出幾個人帶著兵刃。此事自然非同小可。熹宗本人也大驚,命令將這幾個人交給東廠審訊。於是,司禮監秉筆兼掌東廠太監魏忠賢便藉機誣告張國紀,說張國紀想弒君,然後立信王朱由檢為皇帝。這一陰謀一旦得逞,則張國紀、張皇后、信王朱由檢將無一倖免,而魏忠賢也一舉除掉了所有對手。但是,當魏忠賢把這件事和他的親信王體乾商議的時候,王體乾提醒魏忠賢說:“主上凡事憒(kuì)憒,獨於夫婦、兄弟間不薄,一不慎,吾輩無遺類矣。”魏忠賢聽後也心中暗驚,於是遂將那幾個人處死,殺人滅口,化解了此事。後來,張皇后在信王朱由檢即位一事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熹宗臨死前不久,對張皇后說,魏忠賢告訴我說後宮有二人懷孕了,以後生男就立為皇帝。張皇后表示反對,認為應當早立信王。信王想推辭,皇后自屏風後走出,說:“皇叔義不容辭,且事情緊急,恐怕發生變故。”信王才願意繼承皇位。熹宗對於張皇后,始終愛惜。他臨死之時,將張皇后託付於弟弟信王朱由檢,命曰:“中宮配朕七年,常正言匡諫,獲益頗多。今後年少寡居,良可憐憫,善事中宮。”此後,思宗對張皇后確亦非常敬重。有一次,思宗的皇后周氏對思宗說周延儒人品如何不行,思宗心中不滿後宮議論朝政,問周氏怎麼知道,周氏以張皇后對,思宗遂無言。
不過,在遍佈魏忠賢和客氏爪牙的後宮中,張皇后還是遭到客、魏二人的暗算。天啟三年,張皇后有孕。魏忠賢和客氏密令宮女在為皇后捻腰的時候下重手。一個年方18歲的皇后,哪裡明白這些道理。宮女們按魏、客的吩咐,“捶之過猛,竟損元子”。這一事,後來成為楊漣彈劾魏忠賢的第十條罪狀。其實,作為皇后,雖然寬容待人,而且正直敢言,但是無法糾正宮中的歪風邪氣,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清代學者查繼佐在《罪惟錄》中說,張皇后敢於在當時陳《趙高傳》於几案,就說明她的“不慊”的勇氣,然而“即以慊風諸妃,萬不能實諸妃妊(rèn),他日稱皇太后也,惜也。”談遷也說,儘管張皇后謙而不妒,使妃子們都能接觸到皇帝,但是卻不能保全諸妃的生育,以致自己也無法在天啟以後做皇太后,真是可嘆。這樣的批評,應當說是苛求了。在當時的情形下,張皇后能保全自己,已經是她不膽怯的最好結果了。
天啟五年八月,熹宗在客氏、魏忠賢的陪同下到西苑遊樂,在橋北淺水處大船上飲酒。然後,又與王體乾、魏忠賢及兩名親信小太監去深水處泛小舟盪漾,卻被一陣狂風颳翻了小船,差點被淹死。經過這次驚嚇,熹宗的身體每況愈下。天啟七年夏,病情加劇。八月十一日,召見異母弟信王朱由檢,招呼弟弟說:“來,吾弟當為堯舜。”次日,召見內閣大臣黃立極,說:“昨召見信王,朕心甚悅,體覺稍安。”體覺稍安,只是因為安排了後事,所以放心了許多。10天之後,熹宗就駕崩了。信王朱由檢,即後來的明代最後一個皇帝思宗。
朱由檢比熹宗朱由校小5歲,受過比朱由校更好的教育。這是因為,朱由檢在天啟二年(1622)被他的哥哥朱由校封為信王。13歲的信王,年齡也剛好到了接受教育的時候,由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官員們悉心調教。等他18歲的時候,朱由校又替他完婚,聘周奎之女為王妃。從這些事情看來,朱由校本人雖然貪玩,但是對於一個長兄應該做的事情,卻一點也沒有耽誤。所以,朱由檢的文化修養比他的哥哥朱由校要高得多。朱由檢善書法、詩文,也善於彈琴。朱彝尊說朱由檢的書法“龍騰虎躍”,氣韻非凡。其次,朱由檢少年時期的生活環境要安靜得多。熹宗朱由校因為是皇長孫、皇太子,一直被後宮中的投機分子如李選侍(西李)、魏忠賢等人居為奇貨,導引壞了。而朱由檢雖然也是從小失去生母,但一直在另一位李選侍(東李)的撫養下,比較健康地成長。東李人品極端正。受東李的影響,朱由檢從小就養成了獨立奮鬥的剛毅性格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當時,熹宗朱由校無子無女,孑然一身,而兄弟七人也只剩下五弟一人,朱由檢已經是朱由校惟一的繼承人了。在朝臣們心中,期盼信王朱由檢繼位的願望也早就有了。一些在野的大臣們閒聊的時候,都主張勸信王早日出閣講學。出閣講學,一般是皇太子的禮節。當然,這樣的奏疏,是誰都不敢上奏的,因為這無異於詛咒熹宗早死無後。但是,在信王朱由檢那裡,卻是一種韜光養晦的氣象。信王朱由檢基本上託病不願上朝,以避免遭到魏忠賢的猜忌。
天啟七年(1627)八月十二日,熹宗讓信王入繼大統的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