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最終超高的期待還是化作了泡沫。
其實,這也是電影上映之前所有人擔心出現的狀況:過度的矚目往往會讓期待值達到一個高標準,這就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電影上映之後達到了預期,那麼將會引爆票房市場;但如果情況稍微不盡如人意,那麼就將會引來雪崩。屆時作品將很難尋求到一箇中間值。
現在的“後天”就是如此,在“綜藝”和“好萊塢報道者”的對峙之後,媒體的批評之聲幾乎鋪天蓋地,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後天”的肩膀上維繫著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在今年暑期檔的特殊情況之下,“後天”更是陷入了一個毫無退路的境地。
不過,正如“綜藝”的絕對權威,他們對“後天”的讚譽顯然也不是勢單力薄的獨木難支,恰恰相反的是,與批評聲音相對應,讚揚支援的聲音達到了難以想象的高度——甚至是遠遠超出預期的,將這部商業爆米花電影的能量徹底引爆!(未完待續。)
ps: 今天第二更,懇求各位書友支援正版訂閱,謝謝大家!
212 讚揚風暴
在“後天”的首批十六個評論之中,差評達到了六個,而好評則佔據了十個位置,優勢並不明顯,但卻在分數之中得到了更加明確地體現。在一片紅色差評的情況下,媒體綜評卻高達六十四分,不僅僅邁過了及格線,而且遠遠超過了同型別作品。
做一個簡單的橫向比較就可以瞭解“後天”的媒體綜評到底處於什麼位置了:“絕世天劫”是四十二分,“獨立日”則是五十九分,“天地大沖撞”是四十分。而在世紀初贏得了不俗口碑、並且在票房方面有所斬獲的“完美風暴”,媒體綜評是五十九分。
事實上,在過去十年期間的災難電影之中,除了“泰坦尼克號”的七十四分之外,沒有任何一部同型別電影的媒體綜評可以邁過六十分及格線。
而現在,“後天”,在2004年以傲然的姿態拉開了暑期檔序幕之後,也以六十四分的成績成為了十年之內,繼“泰坦尼克號”後第二部媒體綜評突破六十分桎梏的作品。
僅僅只是這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後天”上映之後的強大聲勢了,與批評漫天相對應的也是讚譽風暴,以“綜藝”為首的讚揚之聲真正形成了群體優勢,與“好萊塢報道者”為首的反對者形成了對抗。
“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埃伯特毫不猶豫地給出了八十分的評價,但比起這一分數來說,四星的滿分推薦更可以看出這位權威影評人的態度,“是的,這是一部非常孩子氣的電影。但令我吃驚的是,這同時也是一部十分可怕、十分驚悚的作品。在如此具有現實意義的一部作品之中,視覺特效的精彩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除此之外,羅傑也對蘭斯的第二部作品給出了獨特的評價,“蘭斯洛特為這部作品賦予了一種多愁善感的氣質——雖然不是十分明顯。但他卻將自己獨特的黑色幽默和獨到的價值取向注入在了畫面細節和臺詞對話之中,這無疑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嘗試。當然,這不是蘭斯最好的作品,但卻足以讓我們保持對他的關注。”
“紐約時報”的影評人約書亞…羅斯考夫也第一時間給出了自己的觀點,與“洛杉磯時報”引領西岸的輿論風向相對應,“紐約時報”無疑是美國東岸的頭把交椅,甚至可以嚴格來說,“紐約時報”對整個美國的影響力都是無與倫比的。不過,在娛樂方面,“洛杉磯時報”坐擁地主之利。所以在電影、音樂等專業評價之中,能夠與“紐約時報”分庭抗禮。
這一次,約書亞又站到了“洛杉磯時報”既然不同的對立面上,“這無疑是一部氣勢恢宏、震懾靈魂的史詩鉅作,電影將現實與未來的相互影響透過逼真而震撼的視覺特效展現了出來。
在電影開篇兩分鐘之內,就引爆了腎上腺素,將危險的恐懼資訊帶給了每一位觀眾,並且始終保持了那種緊繃而急促的驚恐和震撼,持續到了電影結束的最後一刻。我曾以為我看過類似的電影。但,我沒有;我曾以為電影后半部分會令人失望,但,我也沒有。”
約書亞和羅傑顯然英雄所見略同。同樣八十分的評價之餘,他對蘭斯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說最重要的部分有兩點,一是節奏,時時刻刻吸引著觀眾注意力的節奏控制;二是高/潮。讓腎上腺素迸發出來的情節醞釀和推動。在這兩點上,蘭斯洛特展現出了高超的技巧,絲毫不像是僅僅拍攝了第二部作品的新人。”
同樣。約書亞也對“後天”給出了四星滿分的推薦,立場清晰地表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