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其實多少都有這種想法,先收購,再轉移註冊,搞的多了,歐洲就不開心了,特別是德國。
現在呢,歐洲人還沒徹底覺醒,中資收購的阻力就不是很大,華銀財團2007年…2009年在歐洲的收購總額高達400億美元,全部都是各種不引人關注的中小型優質企業,給華騰汽車、中騰集團、華騰重工、華騰電子、華騰高科、神州電器集團……做配套的小企業,現在肯定要繼續收購一批給華騰數控集團做配套的中小優質企業。
賬面一看,華銀財團從歐洲的進口規模很高,其實就是左手到右手。
華銀財團從2002年開始,在徐總擔任理事長的階段就特別注重收購歐洲的優質中小企業,鬼子進村,都是小隊伍,一直不引人注意。
這兩年因為歐洲的大環境太差,收購速度明顯加快的幾倍,90%的企業都是歐洲有技術優勢的傳統制造業。
所以,華銀財團旗下的製造業產業集團在這兩年的壓力都比較大,海外收購嘛,拿到技術,拿到品牌的同時,肯定也要分擔別人的虧損壓力。
別人要不虧損,也未必會賣給你。
2010年的二次年會,後面幾天的議程就是專門討論這些問題,利潤轉移和虧損的控制要儘量平衡,對華銀財團這種跨國財團來說,可以施展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
比如,在德國的工廠能不能轉移到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將研發中心一分為二,甚至是一分為五,主要工作在國內開展。
如果德國政府和工會不允許,那要怎麼談判交易,實現雙贏,比如增加在德國的金融業和網路科技產業的投資,增加汽車研發中心的職位和投資。
這就是國際自由貿易。
跨國財團能夠完美的利用各個國家不同的產業政策和人才優勢,實現利益最大化,華銀財團在歐盟擁有12個運營中心,聘用的政策顧問、投資顧問、法律顧問、律師和高階會計師超過2000人,就是專門處理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特別是華銀財團的中樞企業華騰公司,國際化的員工比例已經超過2/5,3700名僱員中有1500名員工是海外僱員,在海外工作,在全球g20國家都有分公司,都有緊密合作的公關和遊說公司,和超過100家國際性的ngo組織有著密切的往來。
從這一點來說,華銀財團和中國的所有企業都不是一個級別,國際化的程度非常高,在全球自貿體系中進步神速,各種手段都已經玩的爐火純青,無恥到不覺得自己無恥的地步,堪稱是當之無愧的跨國財團。
這就是在當今這個高度資訊化的社會,華銀財團還要每年舉行兩次年會的原因,很多事都不適合在影片電話中討論,只能透過閉門會議內部商量表決。
雖說每次年會都是在國內舉行,反偵查和防竊聽的工作都是第一大事,某些特殊的重要事項,每一位聯席合夥人說過什麼,都不會保留任何記錄。
有很多事情,徐騰和某位聯席合夥人,或者是某位高階合夥人知道,其他人心裡可能都明白,但只能當做不知道,不要以為在海外投資就不會涉及**和道德問題,哪怕是在歐盟和美國,這些問題也還是存在的,只是別人的制度比較“合理”。
這個世界上,如果權力不能帶來利益,全球的政治家至少要少一半,歐盟議會的那些官僚也要少一半。
徐騰不客氣的說,現在的發達經濟體中,官僚最多最僵硬就是歐洲,從歐盟到各個成員國,屁大一件事能有十幾個專員有實權摻和一下。
特別是歐盟,隨便開個會,從議員到幕僚、助理,至少幾千人圍著會議轉圈子,從早到晚都是各種各樣的亂七八糟會議。
歐洲債務危機為什麼遲遲無法解決,越來越棘手,要徐騰說啊,就是體制問題。
華銀財團在歐盟的資產規模那麼多,那就必須各個環節都不能有疏漏,這幫人就是典型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們不能幫你,但他媽能毀你,隨便哪一個都有辦法毀你。
所以,對華銀財團來說,國內的投資環境絕對是最好的,國內這個制度體系也確實有利於大企業,越大的企業,大到華銀財團這種,好處真是難以衡量的級別。
哪怕是現在的2010年,華銀財團要在國內哪個省市投資一個廠,地是基本不要錢,缺路修路,缺水供水,前五年的稅收政策最低減半,前三年免稅,後五年減半的情況多不勝數,水費電費都有優惠,貸款也有分攤。
小企業嘛,那就自求多福吧。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