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9部分

張守仁哈哈大笑,答道:“託鄭兄弟吉言了,本朝上次封國公還是永樂年間的事了,不過現下大局比永樂年間還不堪,沒準真會有頂國公帽子落在我頭上,誰曰不然?”

鄭氏叔侄此來也是有打聽大局的任務,聽著張守仁這話,叔侄兩人使了個眼色,便由口齒更靈便的鄭彩接話,打聽起天下大局來。

“松山之役朝廷必敗!”張守仁也不隱瞞什麼,沉聲道:“朝廷集十餘萬兵,八鎮總兵,營兵最多十三四萬,以本朝一萬兵吃四千空額來算,正兵最多十萬,八鎮總兵的正兵營和家丁加上一總督一巡撫的督標撫標,精兵不會超過四萬人!這麼點兵,皇上卻以為是雄兵十餘萬,一心只想速戰速勝,朝中兵部多不知兵者,偏喜歡多方掣肘,洪承疇當然知兵,不過上受制於皇帝,中受制於同僚,下受制於諸多的驕兵悍將,焉有不敗之理?從大明這一邊來說,局面就是如此,東虜那邊,卻是視錦州之戰為舉國之戰,我們的細作已經有情報傳來,東虜全面動員,最少有十六萬正兵和餘丁奔赴戰場,其中披甲兵在十萬以上,兩相對比,我大明軍戰力不如人,兵力亦不如人,又不如人上下一心,對已對敵,無有一利,這樣看來,豈有獲勝的道理?”

眼前已經是交五月,現在舉國上下,最熱的話題就是援助錦州之役。

從十二年開始,皇太極派多爾袞和豪格叔侄圍錦州,後來因為包圍不利,免了自己兒子和兄弟的親王,降為郡王,然後派鄭親王濟爾哈郎前往主持,清軍挖壕的功夫十分了得,在錦州四周挖了幾十裡周長的長壘出來。

這是十二年下半年的事了,當時明廷朝議出來,就是決定援助錦州。

關鍵是錦州是撐在大淩河與小淩河的一個點,當年丟掉了義州和廣寧,使得東虜能順利越過遼西保壘群,由蒙古草原進軍關內。

崇禎二年之後,朝廷決定修大淩河堡,大淩河堡在錦州西三十里,此堡若成,扼控上游,虜騎若要入關,要麼破堡而入,要麼就得多繞道百里,對一支大軍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以皇太極的英明決斷當然不會容忍大凌軍堡建成,不僅不允,還出動四五萬人,將祖大壽何可綱等遼鎮兵馬圍在半完工的大凌城堡之內,圍城之餘,再復打援,將張春等人率領的援兵殲滅了幾萬人,最後全殲堡中的明軍。

這是一次慘重的教訓,但明廷是記吃不記打的,象錦州這樣的城市當然十分重要,但如果外無必救之兵,又何談有必守的城池呢?

屯田再多,城再堅險,清軍只消圍城就可以了,而明廷為了一個孤懸在外的城池,動員了自己最後的全部九邊精銳,孤擲一注,事前不估算清軍戰力,對自己一方的將領實力和士氣也全無瞭解,舉朝上下,昏昏然不明所以……用張守仁的話說,就是他孃的一群不知死的鬼!

錦州之圍解不成,朝廷丟了十來萬精兵,東虜越發勢大,河南一帶有數百萬的饑民,天下大局如此不堪,倒真的是來此之前想不到的事。

當時明朝大國的架子猶存,整個南方還算太平,以鄭家人的見識是絕對想象不到,明朝距離覆亡也沒有多久的時間了。

“替我寄語一官老兄,此是大有為之世,亦是大有為之時。福建中左所只是一隅之地,此時可以想辦法往內陸展布了!”

鄭芝豹還未如何,鄭彩已經是兜頭一揖,讚道:“能聞太保一席話,勝彩讀十年書。古人做此語時彩以為是誇張失實之語,今晚之後,再不復懷疑了。”

“呵呵,你們下去之後,再多想想,回福建後,看看怎麼說。”

張守仁這麼一說,算是第一次會面結束了,當下鄭氏叔侄二人先行站起,告辭出去。

“太保,和他們說半天錦州和河南的事做什麼?”

這一次參加會晤的人並不多,最少常跟著張守仁的那些隨員都不在場,只有一個書記官和胡得海馬洪俊等人在。

馬洪俊聽的兩眼發直,待客人走後,自是忍不住發問。

“豬腦子,想不通的話,晚上墊高枕頭,仔細想想。”

對這個老部下,張守仁也不客氣,訓斥一番之後,便即到自己的客房中休息去了。

奔波連日,加上搞定了陳家的事,心裡放下一塊大石頭,他自然是睏倦的很,估計一挨枕頭就著。

“別看我,我也不懂。”看到馬洪俊探詢的眼神,胡得海也唯有苦笑著道:“趕明兒找參謀處的人問問吧,那兒我有熟人。”

……

第二天天一亮,張守仁起身後,隨員們和水師上的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