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則已經懂事,一邊哭著一邊說道,“恩公,我長大後一定成為像你一樣的好官,將那些壞人都抓起來。”
蘇瑾觸景生情,見王浩等人哭得悽慘,忍不住潸然落下,同時心中暗自感慨,看來譚縱沒有救錯人,王浩並不是那種忘恩負義之人,以後必將成為譚縱在地方上的一大助力。
不少百姓也想來祭奠譚縱,給譚縱上一炷香,但是被守在院落門口計程車兵攔住。
士兵們告訴他們,等抓到那些倭匪時,蘇州城將舉行譚縱的公祭,屆時他們可以前來祭拜。
為了保護蘇瑾等人的安全,院落的前後門都有士兵把守,戒備森嚴,而一旦出事,一牆之隔的府衙就會立刻派出援兵,頃刻之間就能趕到。
院落的防守之所以如此嚴密,除了保護蘇瑾等人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看護譚縱的棺木,防止有人開啟棺木檢視,因為譚縱此時已然不在棺中,棺材裡只不過是幾塊沉甸甸的大石頭。
這也是為什麼譚縱沒有運回老家安葬的原因,如果譚縱在老家下葬的話,難保有人不會悄悄挖出他的棺材檢視,那樣的話他沒死的隱情就會被拆穿,進而引起對方的警覺。
現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譚縱的死以及趙雲安的怒火上,沒人會想到譚縱已經金蟬脫殼,暗中展開了調查。
京城,藏書閣。
趙雲博立在窗前,望著外面一棵大樹出神,他的手中拿著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四個字“買賣已成”。
經過各方面的查證,方宇終於確定譚縱已死,正式向京城發來了訊息。
“可惜了。”良久,趙雲博搖了搖頭,坐回到了座位上,雙目中流露出一絲失落的神色,他原本還想與譚縱玩玩兒,沒想到譚縱這麼快就被趙雲兆下令除了。
趙雲博理解大哥的心情,趙雲兆這些年在朝堂上隱忍不發,處處示弱,目的就是暗中積蓄力量,然後反戈一擊,進而一舉扭轉乾坤。
因此,趙雲兆不能容忍任何差錯的發生,自然也就不會允許譚縱這個異數存在了。
將小紙條扔進煮茶的小爐子裡燒了之後,趙雲博拿起一本書,悠悠然看了起來。
就當趙雲博將小紙條投進火爐的時侯,揚州城,碼頭。
揚州是江南最富庶的地方,由於背靠京杭大運河,漕運發達,運河上船隻川流不息,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
譚縱一身藍色的長袍,嘴角掛著兩撇小鬍子,坐在碼頭前的一個茶攤喝茶,邊喝邊望著不遠處的碼頭苦力搬運著貨物。
如果貿然從蘇州府下手的話,那麼勢必引起對方的警覺,譚縱需要一個身份來配合自己的行動,因此就選擇了來揚州。
揚州是江南貨商的集結之地,有著經營各式各樣生意的商人,譚縱既然準備從糧食入手,那麼目標自然也就是糧商。
千餘倭匪,一天消耗的糧食不在少數,況且還要做好藏匿數月的準備,這個量就更是驚人了,譚縱暗中調查了一下,蘇州府有這種能力的家族不超過十家。
說起對蘇州府糧食情況的瞭解,最熟悉的莫過於糧商了,譚縱希望能從糧商身上找到蛛絲馬跡,進而確定是哪個家族參與了此事。
噹噹……
忽然,道路上傳來了一陣鑼響,一群公人押著十幾名衣衫襤褸、五花大綁、渾身是傷的年輕人走了過來。
不少百姓跟在後面,指指點點,切切私語。
領頭的一個公人一邊敲著手裡的鑼,一邊大喊著:“私自販鹽,罪大惡極,殺無赦。”
第二百六十四章 閒事兒
聽到那個公人這麼一喊,譚縱明白了,原來是鹽道衙門的公人在拉私鹽販子游街。
自漢代以來,人們生活所必須的鹽和打仗所必須的鐵就由官方經營,稱為“鹽鐵官營”,獨立於地方行政系統之外,自成一系。
在鹽鐵官營中,尤以鹽的獲利為甚,因此一些不法之徒鋌而走險,運販私鹽,牟取暴利。
為了維護經濟利益,國家往往對私鹽採取了高壓打擊的政策,一旦被查實販運私鹽,立刻被砍頭示眾,以儆效尤。
那些年輕人不光被五花大綁,而且嘴裡還塞了東西,嗚嗚呀呀地說不出話來。一些調皮的孩童撿起石子他們身上扔去,結果被一旁的百姓喝止,嘻嘻哈哈地跑開了。
“冤枉呀,大人,冤枉!”經過茶攤的時侯,人群中忽然衝出來一位衣著上佈滿了補丁的中年女子,一把抱住了敲鑼公人的大腿,大聲喊著。
“又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