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8部分

幾億觀眾都看過這部劇,那是全國百姓的集體懷舊。

一旦拍不好毀經典是次要的,肯定會迎來鋪天蓋地的罵聲。

翻拍這部劇需要很大的勇氣,就算林子軒也不會輕易去碰。

“我當然知道這部電視劇的影響力,我不是想翻拍,而是拍續集。”林曉玲解釋道,“觀眾肯定想知道劉慧芳一家人後續的訊息,十年過去了,劉慧芳和宋大成怎麼樣了,那個叫小芳的孩子在幹什麼?”

“你是說拍一九九九年的故事?”林子軒思考道。

“這和《回家》一樣,一九八零年代表著過去,一九九七年是現在,《渴望》講的是八十年代的故事,我想講他們一家人在九十年代的故事。”林曉玲如此說道。

九十年代的故事?

劉慧芳下崗了,幹起了個體經營,宋大成承包了工廠,成了廠長,王滬生下海了,做起了買賣,小芳上了大學……

這一連串的念頭在林子軒的腦海裡閃過。

把這些人的命運和這個改革開放的大時代融合在一起,透過他們的生活變遷講述這十年中社會上發生的變化,應該會很有意思。

《渴望》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觀眾一直關心著劇中人物的命運。

不少觀眾提出過要拍續集,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就這件事討論過,主要是沒有一個好本子,大家都不怎麼願意碰這個事兒。

沒有好本子,演員也不想毀掉自身的形象,就這麼拖了下來。

將近十年的時間過去,沉澱的差不多了,在世紀之交,兩千年之前如果能推出電影版的《渴望》,影響力就不用說了。

根本不用宣傳,媒體會自發的報道。

“你要想好了,一旦訊息傳出去,你的壓力會很大。”林子軒勸說道。

雖說拍續集比翻拍的風險少一點,可要是拍不好,同樣會承受很大的壓力。

不過好處也不言而喻,只要拍的還行,觀眾就會買賬,票房不成問題,作為導演林曉玲會成為媒體的焦點,被觀眾熟知。

以前林曉玲拍的是文藝片,即便拿了大獎,也只是在圈子裡有名氣。

“要不我還是翻拍《過把癮》吧?”林曉玲退縮道。

她剛才只是突然冒出翻拍《渴望》的想法,回過頭想想,還真有點懸,心裡沒底。

“你啊,就是三分鐘熱度。”林子軒無語道,“這樣吧,先把劇本弄出來,要是本子不錯,咱們就拍,要是沒有好本子就算了,再去考慮翻拍《過把癮》,拍電影不能光想著成功,也要敢於承擔風險。”(未完待續。。)

第五百零五章 版權

對於拍攝《渴望》續集的計劃,在好夢公司內部有著不同的意見。

“這太冒險了吧?”於東猶豫道。

於東還記得《渴望》播出時的盛況,這可是一部能降低犯罪率的電視劇,連犯罪分子為了看電視劇都不出來作案了。

過了這麼多年,對於續集,觀眾的期待值非常高。

有句話說的好,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有了經典在前,觀眾會相當挑剔。

誰都知道翻拍經典的好處,有廣泛的觀眾基礎,然而同樣存在著風險。

好夢公司一直走的是精品路線,製作的影視劇質量上乘,基本上沒有爛片。

一旦這部《渴望》的續集沒有達到觀眾的要求,被罵的不僅是電影,還有好夢公司。

如果是其他人提出的這個計劃,作為公司的總經理,於東會一口否決。

但這個計劃由林子軒提出來,他就要考慮考慮了,不是說林子軒是好夢公司的老闆他才這麼做,而是因為《渴望》是林子軒在影視圈的成名作。

到了現在,關於《渴望》這部劇的一些內幕被報道出來。

在記者筆下,李虹是伯樂,林子軒是千里馬,正是由於李虹的一個無意之舉,導致了《渴望》的誕生,這在影視圈傳為一樁美談。

可以說,《渴望》是林子軒的招牌。

要說有人能創作《渴望》的續集,那非林子軒莫屬,即便如此,於東還是覺得冒險。

“我想是時候給觀眾一個交待了。”林子軒回應道,“用電影的方式,透過幾戶普通家庭的生活變遷,展現國家這十年來的變化,在二零零零年之前做一個總結。”

“這個想法是好,就是怕觀眾太挑剔。”於東擔心道。

“先打磨劇本吧,不管刪改多少次,要保證本子的質量,本子不行就不拍,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