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8部分

收益。

國內的網際網路熱潮剛剛興起,那些創業者都想像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一樣,拿到風險投資,運作在美國股市上市,一夜之間成為千萬富翁。

報紙上同樣在熱炒這種高科技概念,認為這是在房地產熱後的一次新的致富機會。

但在普通人看來,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實體經濟,它是一個虛擬的東西,不容易被接受。

林子軒說服公司的管理層,要對網際網路行業有信心,好夢公司不會大規模的投資網際網路,只是做一些可能的嘗試。

即便這次合作吃虧了,也沒有太大損失,在可以承受的範圍。

而一旦和企鵝公司建立了牢固的合作模式,對好夢公司的發展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未完待續。。)

第五百零六章 翻拍

林曉玲經過一番掙扎後,嘗試著做出改變。

當然,她沒想過去拍喜劇片,而是打算拍一部愛情電影,迎合年輕觀眾的口味。

愛情電影介於商業和藝術之間,可以拍的很文藝,也可以拍的很商業。

這就要看導演怎麼把握了。

這類電影的結局很重要,一般來說,要是男女主角最後沒有在一起,那就偏向於藝術,要是大團圓結局,那就是商業片了。

不過這個界限很模煳,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老哥,我聽說你和趙導討論過翻拍電視劇的事兒,我想翻拍《過把癮》,這部電視劇有觀眾基礎,拍成電影票房應該不錯。”林曉玲提議道。

《過把癮》是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在九三年制作的一部劇集,只有八集。

主要演員是王志聞、江姍和劉焙,雖然是個短篇,卻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尤其是在年輕人當中,劇中的臺詞被大家津津樂道,成為流行語。

這是國內第一部言情劇,林曉玲覺得適合翻拍成帶有文藝氣質的愛情電影。

“你這是搶趙哥的飯碗啊,你想用原來的演員?他們現在可不便宜。”林子軒考慮道。

《過把癮》的導演是趙寶鋼,不過趙寶鋼一直專注於電視劇,對拍電影的興趣不大。

再說演員,當初王志聞和江姍拍這部劇的時候名氣不大,片酬很低,只有幾百塊一集。

如今翻拍成電影,王志聞的片酬最少也要八十萬,這些年演員的片酬上漲的太快了。

“我想找年輕演員,拍一部小成本的愛情片。”林曉玲回答道。

這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年輕演員片酬不高,《過把癮》是一部室內戲,講述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糾葛,兩百萬的投資足夠了。

而且,愛情題材的電影永遠不過時,有了電視劇的觀眾基礎,盈利不成問題。

但想要把翻拍的收益做到最大化,現在還不是時候。

“你想過沒有,這部電視劇才過去六年時間,在觀眾心目中沉澱的還不夠,你現在翻拍相當於提前消費。”林子軒提醒道。

翻拍經典在影視行業極為常見,主要是利用觀眾的懷舊心理賺錢。

觀眾看的不是電影,而是那些年有關青春的記憶,這是一種情懷。

只是懷舊也是有期限的。

以《過把癮》為例,六年時間太短,還不足以讓這部電視劇沉澱到觀眾心底,或者說觀眾還沒有成長到需要懷舊的地步。

那時候的年輕人,現在還是年輕人,沒有步入中年,談什麼懷舊。

或許觀眾衝著《過把癮》這個名字會進影院觀看,但效果絕不會太好。

翻拍經典十年是一個時間節點。

當初二十歲的觀眾,十年後變成三十歲,成家立業,在繁忙的工作和繁瑣的家庭生活中,他們期望獲得暫時的解脫。

懷舊就是一種最好的解脫方式。

到影院看一場年輕時瘋狂追看過的影視劇,回想著年少的輕狂和追尋的夢想,感慨萬千。

懷舊就像是美酒,越陳越香。

只是,也不能太久,十年到二十年最好,否則觀眾都忘掉了,那就沒有意義了。

“這樣啊,那我再找一部時間久一點的電視劇翻拍,《渴望》怎麼樣?”林曉玲琢磨道。

“你膽子真夠大的,這部劇也敢碰啊。”林子軒驚訝道。

如果說《過把癮》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觀眾主要是年輕人,《渴望》那就是全國矚目了,觀眾不分年齡層次。

百分之九十的收視率可不是說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