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部分

繫到農業產量。

這樣一來,交通、電力與水利成為了〖中〗國在進入一九三零年代時的主要基建專案。

正是這三大基建專案,幫助百分之八十的〖中〗國企業,特別是重型工業渡過了全球經濟危機最為艱難的前三年。

到一九三二年,〖中〗國建成與在建的鐵路達到了一萬二千公里,在運機車車頭達到一千八百臺、車皮二萬四千節,建成與在建國家與省級公路為五萬四千公里,各類車輛保有量超過一百萬臺。電力方面,建成與在建水電站二十七座、火電站五十四座,總裝機容量達到二點二億千瓦時。建成的水利設施已經覆蓋了二點四億畝糧田,而在建的水利設施預計還能覆蓋八千萬畝。

當所有專案在一九三八年完工的時候,〖中〗國的道路與鐵路里程、

發電能力都將超越排名世界第二的國家,僅次於同樣在大搞基礎建設的美國,而是水利設施覆蓋範圍上,〖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只是,大搞基礎建設,避免不了一個同題,即貨幣貶值。

所幸的是,全世界的貨幣都在貶值。

更重要的是,〖中〗國依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國家,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在經濟上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對貨幣貶值並不敏感。

此外,〖中〗國政府在此期間出臺的一些保護農民的政策,比如規定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格、為耕種範圍達到一定規模的農民提供補助、減免農民稅費等等,也起到了穩定農村的作用。

結果就是,貨幣貶值,反而對〖中〗國企業有利。

原因很簡單,只有透過貨幣貶值,才能促進出口,而當時〖中〗國依然有不少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以出口為主。

當然,在一九三三年之前,〖中〗國的經濟遇到了很多問題。

同樣遇到問題的,還有〖日〗本。可以說,〖日〗本的處境比〖中〗國更加艱難,因為〖日〗本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內需的國家。

到一九三三年,在經濟危機的推動下,一場更大的危機己經悄然逼近。!。

第十三章 戰端

一九三三年,三月三日。

像往常一樣,馮承乾在吃過早飯之後,翻開了當日的晨報,準備在看完報紙之後,去位於港區的海軍司令部。

雖然馮承乾不單單是海軍司令,還是執政黨黨魁,經常在北京與青島兩地往返,但是大部分時候,他都住在青島。不管怎麼說,他的正式身份是〖中〗國海軍司令,而且海軍還專門為他在膠州灣北岸環境最好的地方修建了一棟別墅,安排了好幾名勤務員,即便他不在,這些人也在為他服務。

聽到腳步聲,馮承乾頭也沒回,知道是張東強來了。“車準備好了?等我幾分鐘,看完這一版就走。”

“司令,出大事了。”

“什麼大事?”馮承乾下意識的朝港灣裡看了一眼,才回頭朝張東強看去。

南面的港灣內,整齊停放著〖中〗國海軍的大部分艦艇。

“不是海軍的事,是朝鮮的事。”

“朝鮮?”馮承乾的眉頭跳了幾下,放下了手中的報紙。

“總統剛剛打電話來,讓你馬上回京。”“到底出什麼事了?”馮承乾站了起來。

“我也不大清楚,只是聽說,朝鮮發生暴動,起義的學生襲擊了〖日〗本駐軍,朝鮮國王已經在今天凌晨逃離漢城。”張東強替馮承乾拿起外套,接著說道“現在,〖日〗本已經派兵前去〖鎮〗壓,漢城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死人了?”

“死了不少,主要是起義的學生,不過日軍也有傷亡,聽說死了幾十個。”“真是多事之秋啊。”馮承乾長出口氣,說道“去備車吧,聯絡火車站,準備好回京的專列。”

“都已經安排好了,趕緊出發吧。、,

當天下午,馮承乾就回到了北京見到了正在莫名〖興〗奮的吳鐵生,以及一幫摩拳擦掌的陸軍將領。

在馮承乾回來之前,吳鐵生就下達了軍事動員令,東北地區的〖中〗國軍隊開始備戰。

只是,這場仗,肯定少不了海軍的份。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海軍這場仗肯定打不起來。

別忘了,就在差不多四十年前前清就在海軍戰敗之後,輸掉了朝鮮。

對馮承乾來說,朝鮮在這個時候爆發學生起義絕對不是偶然事件。

當然,對吳鐵生等陸軍將領來說,朝鮮鬧事,正是他們等待已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