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部分

銀行已經脫身,所以並沒有積極救市。

等到美國幾大銀行意識到,金融危機即將演變成經濟危機,而銀行業不可能置身事外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不到一個月,華爾街的金融危機就bō及到了全世界。

可以說,沒有一個工業國能夠避開這場危機,區別只是,誰受的傷害大一些、誰受的傷害小一些。

所幸的是,馮承乾對此早有預料。

一九一八年,馮承乾回到〖中〗國的時候,就明確提出,短期內國家經濟必須在政府的主導與控制之下。

當時,馮承乾給出的理由是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工業化。

顯然,馮承乾沒有提到一條更重要的理由,即只有政府調控,才能使〖中〗國避開即將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或者說,只有在政府的強力控制之下,〖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危機中受到的影響才最小。

一九二九年,馮承乾的預測變成了現實。

問題是,〖中〗國沒能成為這場災難中的幸運兒。

在經濟危機面前,馮承乾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向美國學習、二是向〖日〗本學習。前者是透過國家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來消耗掉工業產品,讓工廠能夠拿到訂單,而在金融上則是讓貨幣迅速貶值,實現財富的重新分配。後者則是透過大規模軍備建設,達到消耗工業產能的目的。

以〖中〗國的處境來看,選擇〖日〗本這條道路更加現實。

原因很簡單,〖日〗本擴充軍備,首先威脅到的就是〖中〗國,因此〖中〗國必須同步擴充軍備,以應對近在咫尺的威脅。

只是,馮承乾知道,這條路走不通。

軍隊存在的價值是在戰爭中擊敗敵人,要是軍隊強大到控制了整個國家,那麼就會為了實現存在的價值而發動戰爭。

雖然馮承乾知道,〖中〗國與〖日〗本的戰爭在所難免,但是他更加清楚,〖中〗國不但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更需要一個強大的基礎。說得簡單一些,如果把國家比喻成人,那麼軍隊就只是這個人的拳腳,如果沒有健強的身軀,拳腳再大也施展不開,

更不可能在與敵人的搏鬥中取勝。

顯然,〖中〗國更加欠缺的是一副強健的體魄。

正是如此,在一九二七年,經濟危機lù出征兆後,馮承乾就選擇了美國道路,在加強國家調控的同時,把重點放在基礎建設上。到一九二九年,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候,〖中〗國的基礎建設已經全面鋪開。

不可否認,全球xìng經濟危機,對〖中〗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別的不說,僅在一九二九年,絕大部分以出口為主的〖中〗國企業就面臨生死考驗,大部分中小型出口企業都沒能熬到一九三零年。

只是,大規模基礎建設,為〖中〗國贏得了時間。

比如,在基礎建設支援下,〖中〗國的重工業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鋼鐵廠、製造廠等企業依然能夠拿到來自政府的訂單,即便利潤率大幅度降低,可是這些企業至少能夠勉強維持下去。

當然,基礎建設也有輕重之分。

按照馮承乾提出的規劃…,除了道路、鐵路與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之外,還應該把重點放在電力上。

可以說,這是非常有遠見的做法。

雖然在一九二零年代,電力還不是最主要的能源,即便在大城市裡,電力的普及程度也不算高,但是馮承乾非常清楚,一個國家的發電能力,將在十年之後,直接決定這個國家的航空製造業的生產力。

原因很簡單,再過十年,鍋就會取代木材,成為飛機的主要結構材料。

要知道,鍋只能透過電解方式生產,無法像鋼鐵一樣進行冶煉,因此一個國家發電量的多少,直接決定了銘的產能。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唯一把戰略空軍放在首位的國家。

原因無二,在整個二戰期間,只有美國有足夠的電能、也只有美國能夠生產出足夠多的鋁用來製造像轟炸機這樣的大型飛機,而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當時在工業上排名第二的蘇聯也因為電力供應不足無法生產出足夠多的鍋,製造不了多少大型飛機,自然只能以戰術空軍為主。

排在電力之後的是水利設施。

這也很好理解,〖中〗國是一個以農業人口為主的國家,而且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農業生產直接決定了國家的穩定。在大力發展工業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農業,而水利設施直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