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強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美國這樣的世界xìng強國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此外,英法已經退出遠東地區,霸佔著印度尼西亞的荷蘭又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友好國家,與〖中〗國的關係也不錯。結果就是,〖中〗國海軍飛速發展,對除了〖日〗本之外的其他列強幾乎沒有影響。
顯然,〖日〗本受的影響非常大。
六艘大型戰艦還沒到達德意志第二帝國,〖日〗本內閣就逼迫國會,透過了“海軍現代化法案”開始著手改進主力艦。
首先被送上船臺的,就是四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到一九二九年,兩艘“扶桑”級與兩艘“伊勢”級也被列入了改裝計劃,分別在一九二九年與一九三零年返回造船廠。
相對而言,四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的改造工作較為徹底。
有趣的是,在對四艘戰列艦進行改造的時候,不是〖日〗本海軍不想做得徹底一些,而是一九二九年爆發的經濟危機,讓〖日〗本內閣拿不出太多的資金用於戰艦改造,因此四艘戰列艦的改造工作大幅度縮水。
事實上,〖日〗本海軍完全沒有必要如此恐慌。
原因很簡單,〖日〗本海軍對〖中〗國海軍的優勢非常明顯。
在完成了兩艘“長門”級戰列艦的建造之後,〖日〗本海軍擁有十艘主力艦,而且四艘“金剛”級已經升格為快速戰列艦。雖然按照“華盛頓條約”〖中〗國海軍最多可以擁有八艘標準排水量為三萬五千噸的主力艦,但是馮承乾並沒有安排主力艦的建造與採購計劃,即便把噸位偏小
的“柏林”號算上,〖中〗國海軍也只有六艘主力艦。顯然,〖日〗本海軍在主力艦數量上擁有極為明顯的優勢。
〖日〗本海軍跟著改造戰艦,目的顯然不是為了與〖中〗國海軍保持平衡。!。
第十二章 危機浮現
對世界各國來說,一九二九年全球經濟危機造成的影響。絲毫不亞於一場世界大戰。
早在一九二七年,經濟危機就lù出了端倪。當年,德意志第二帝國首先因為政治改革失敗導致經濟衰退,隨即bō及到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在一九二八年傳導到英國,造成倫敦金融恐慌。
雖然在歐美財團全力壓制之下,倫敦金融恐慌沒有擴散,但是到一九二九年,被鼓吹起來的經濟泡沫,終於在華爾街的股市暴跌中破滅,一場將持續十年以上的經濟危機以華爾街為中心,開始向全世界蔓延。
從根本上講,這場經濟危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後繼效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憑藉來自歐洲的鉅額訂單,工業得到飛速發展,在大戰之後不但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國,而且把排名第二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摔開了很大一截,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頭號大國。
問題是,大戰結束之後,膨脹起來的美國工業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市場。
此外,〖日〗本也是大戰的受益國,加上〖中〗國在大戰之後利用八國幹俄邁入工業國行列,美國企業不得不面對來自兩個東方國家的競爭。問題是,美國的勞動力成本比〖中〗國、甚至比〖日〗本都高得多,由此導致美國產品價格偏高,對外貿易份額逐步縮小,海外市場被〖中〗國與〖日〗本企業蠶食。
由此,產生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後果,即美國各大工廠的開工量嚴重不足。
如果僅僅如此,這場經濟危機將侷限在美國,不會對其他國家造成太大的影響。
問題是,戰後,美元的地位得到提高,與英榜、帝國馬克成為三大流通貨幣之一,華爾街也借英國衰敗,取代倫敦成為西方的金融中心。更嚴重的是,到大戰結束的時候,幾乎所有國家都是美國的債務國,美國銀行手裡有大量沒有收回的外債,而美國企業也在擴大生產規模的時候欠了銀行鉅額債務。
顯然,如果美國進入衰退期,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美國的幾家大銀行。
正是如此,美國銀行集團率先在股市上做文章,透過抬高美國企業股票價格,開始拋售企業股票,以此減少損失。
既然是炒作,就有暴跌的那一天。
當然,得等到美國銀行把手裡的企業股票處理得差不多的時候。
這一天,就是一九二九年二月豐九日。
當天,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市制就縮水百分之四十。
接下來的一週之內,美國股卒與經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股市財富蒸發了百分之六十以上。
因為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