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3部分

運往天津,再行轉陸路運往京城,可是如此?”

陳文的問題問在了點子上,鄭奇也立刻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回大王的話,正是如此。末將以為,當設法攔截韃子糧船,就算是無法繳獲,將其擊沉或是焚燬當也可以削弱韃子的實力。”

有此一問,陳文要的就是這句話。不過嘛,具體的東西,陳文還需要拿到聯席會議上進行會商,現在卻也不是著急的時候。

點了點頭,陳文不再繼續與鄭奇問及朝鮮的事情,而是轉向了小野一郎,問起了此前他讓船隊給日本送去的那些東西。

“回大王的話,卑職親自帶著東西去見了天皇和幕府將軍,也將其交給了長州、薩摩等各藩的大名,他們對上面的東西都比較感興趣,其中薩摩藩在私下與卑職表示,如果幕府橫加干涉的話,可以在琉球展開合作。”

“琉球?這狐狸尾巴不藏著了?”

說出了這話,陳文也哈哈大笑了起來。繼而又問及了小野一郎準備入漢籍的事情,表示此番事了就會同意他的申請,又是引來了一番千恩萬謝。

對於朝鮮和日本,陳文有了計劃,但卻還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實行。不過這份力量其實已然存在於江浙明軍,差的只是如何展開而已。

接到新軍擊敗吳三桂的訊息沒幾天,陳文便啟程出發,趕往南京上游的太平府。那裡的馬鞍山鐵礦早已開始了挖掘,如今更是已然形成了規模,江浙明軍軍工司工坊搬遷之後,所使用的鐵料也都是在那裡的鍊鐵工坊生產出來的,此前陳文曾多次前往視察,不過這一次卻是有著更新鮮的東西。

“大王,這就是《科學》雜誌上刊登的那個軌道。”

看到了遊標卡尺,陳文乾脆以當年與李漁相交時用過的那個魯迅的筆名向《科學》雜誌投稿,只說是在河南的山區裡看到過,據當地鄉民說是秦人制造用來運輸貨物的。

此時此刻,呈現在陳文的眼前的正是一條從遠處的礦洞綿延而來的鐵軌,上面正有一隻健騾拉著幾車的鐵礦石向遠處的鍊鐵工坊的庫房駛去。

堅實的夯土地基上是較軟的枕木,枕木上面則是兩道鐵軌並排而來。光看那幾車鐵礦石,怎麼也該是一兩隻牛才能拉得動的,可是現在一隻騾子都夠了,誰說非要有了火車才能用上鐵軌。

“本王也看過雜誌上的文章,說是鐵軌上摩擦力較小,所以能夠拉很多貨物。”

“大王博學多聞,下官欽佩。”

苦瓜臉排起了馬屁,陳文也笑著搖了搖頭,繼而對這位軍工司的主事說道:“這東西成本如何,損壞率還過得去嗎?”

“回大王的話,損壞是常有的,主要是鐵軌的用料,硬度和韌度上現在還在繼續實驗。不過,這東西確實是派上了大用場,平常都是那些礦工靠著人力背出礦洞的,現在礦洞可以挖的大一些,光靠著這一條軌道就能節省很多人力,礦山的產量也直線攀升。”

馬鞍山的礦場裡面,多有各種各樣的機械,雖然挖礦的礦工還都是那些被俘的八旗和綠營,尤其是前者更是消耗的物件,但是陳文關心的是產量,為了確保產量礦場的管理方軍工司也投入了大量的機械,如今看上去也是頗為喜人。

鐵礦產量倍增,鍊鐵工坊也大量使用了從明時現有技術和歐洲傳來的技術。陳文對此瞭解不多,也將以前在網上看過的那個排氣口和進氣口並排以提前加熱空氣的辦法拿了出來,此外照著以前的慣例,鍊鐵鍊鋼都要使用焦炭以確保質量。新技術和舊傳統交織,如今的鍊鐵工坊也享受到了技術的福利,鋼鐵產量也在逐步提升。

“不出意外的話,到了明年,這裡的鋼鐵產量就可以支應其他方面了,光是一個軍工司工坊已經吃不下這麼大的產量了。”

產量倍增,徐毅這個主管官員可謂是深有感觸。當年他接手軍工司工坊的時候,那還是個金華府城裡的用高牆圍起來的作坊群,後來由於大量使用水力機械,工坊搬到了城外,但是生產能力提高了,他也陷入到了每天為原料發愁的境地。記得那時候,有能力從韃子佔領區運來原料的商人,他都是客客氣氣的,不敢有絲毫的怠慢,甚至就連當地的地方官也是如此。可是再看看現在,原材料的產量已經超出了用度,頗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下官這些日子琢磨了,等鋼鐵產量繼續攀升,或許可以考慮在南京城裡修一條環城軌道,這樣無論是百姓,還是駐軍在城內也都要方便許多。”

南京城面積甚大,從一地到另一地,哪怕都是在城內也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在路途上面。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