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3部分

,訊息靠著人們口口相傳,真實性隨著經過越多人的口舌往往就變得越加的偏離真相。陳文倒是不怕那幾個朝鮮流亡官員胡說八道,因為任他們怎麼說,陳文都是要先弄明白真實情況再作決斷的。

“回大王的話,末將奉命前往日本和朝鮮打探情況,朝鮮現在確實已經被韃子滅國了,而且朝鮮國內也沒有爆發太激烈的起義,有限的一些也都是小打小鬧,根本不成氣候。去年有過兩次,韃子甚至連那些駐防大城市的駐軍都沒有派去,只讓那些邦子就鎮壓了下來。”

“果然如此啊。”

那一次召見過後,那幾個朝鮮流亡官員也求見過幾次,報上了一些與他們有聯絡的義軍的情況,並且表示一旦王師開進朝鮮,這些朝鮮義士可以成為王師助力云云。

這些傢伙一次次在齊王府裡慷慨陳詞,說的有來道去的,可惜陳文是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會相信的。

壬辰戰爭,不是明軍越過鴨綠江,朝鮮早就被日本滅國了,抵抗的也不是沒有,但卻絕大多數都是些廢物,唯獨出了個李舜臣,倒是被後世的那個半島民族吹得天上有地上無,甚至就連對朝鮮有再造之恩的明軍也被他們極力醜化,因為不這樣做根本沒辦法凸顯出他們的那位英雄在壬辰戰爭中的卑微作用。

就算是後世,日本殖民朝鮮,朝鮮人的抗日烈度也低得可笑,反倒是更加踴躍的加入日軍。像是那幾個朝鮮官員所說的什麼各地已然烽火四起,韃子在朝鮮損失慘重,差的只是王師的致命一擊云云,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陳文是不會相信。

當然,設身處地,亡國之臣竭力救亡,哪怕是利用欺騙的手段來求取到大國的助力,這本無可厚非,但是他又不是朝鮮人,自然還是要顧著江浙明軍自身的利益,總是要分得清輕重緩急才是。

“末將前往朝鮮,小野則在日本蒐集在日朝鮮人的情報。現在得到的情報匯總表明,韃子在完成對朝鮮的滅國之戰後,很快就建立起了對朝鮮的統治。”

“早期,韃子藉著反清擁明的罪名,殺了一大批朝鮮朝臣,將宗室也都押到了京城,威嚇住了文武兩班的餘下之人,沒了領頭的,朝鮮人也就鬧不起來了。接下來的日子,靠著給招募來的蒙古駐軍和邦子分地,以及組建所謂高麗八旗和開科取士,朝鮮一國就輕而易舉的變成了韃子的兩個行省,根本沒費什麼氣力。”

所謂邦子,即是朝鮮的賤民階級,中國明清以來乃至後世的那個高麗棒子的蔑稱也是從朝鮮向中國派出的使者的那些賤民僕從身上來的。

對於朝鮮人是個什麼尿性,陳文早有預料,聽了鄭奇的粗略講述,他對朝鮮的現狀也有了一個基本上的瞭解。細節的東西在情報匯總裡有,陳文在召見他們前來之前也詳細的看過了,有幾個問題卻還是要向他們做出問詢的。

“本王看過報告,韃子在朝鮮沒有竭澤而漁,反倒是用了類似於漢地的統治方式。本王記得那個朝鮮官員說過,朝鮮一年的歲入只有二十萬石,韃子這麼統治,如何補充江南丟失後的漕糧斷絕問題?”

八旗從滿清入關之後就已然是趴在華夏這棵參天大樹上吸食營養的蛀蟲,現在滿清對八旗的優待還沒有後世那麼誇張,但是漕糧斷絕,八旗軍的糧草也會成為問題。滿清此前進攻朝鮮,為的就是重新獲取一片產糧區。奈何江南區可不是江南,就憑這點兒歲入,滿清還沒有竭澤而漁,實在是奇怪得緊。

“回大王的話,朝鮮的糧食產量其實沒有那麼少,都是那些東西兩班的文武大肆兼併普通百姓的土地,而他們有不繳納稅賦,才落到這般田地。韃子在攻破漢城之後,狠狠的殺了一批文武兩班的官員,把他們的家產和土地都沒收了,土地除了分給駐軍和邦子以外,還分給了不少的無土平民,讓他們自行屯田,收入的具體數字還不清楚,但是兩百萬石左右還是有的。”

歲入二十萬石這個數字,這對於朝鮮這麼一個千萬人口級別,全國不下兩百萬平方公里領土的國家而言,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同時代的明朝,一箇中等的府也有十幾二十幾萬石糧食的歲入,而且這還是在明朝那麼奇葩的稅收制度之下產生的。

事實上,根據日本人在壬辰戰爭時的計算顯示,朝鮮的歲入應該是八百萬到一千兩百萬石之間。這個數字,誇大是肯定的,但是和那個二十萬石的差距也實在太大了。而這裡面的差距,就來自於朝鮮的文武兩班。

“韃子收上稅來,是要供應京城的八旗軍的。按照你們的報告上顯示,那些糧食其中的一部分用以供應駐軍,大部分則取道海路,用朝鮮的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