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腸,他又怎麼有如此多姿多彩,輝煌豐富的一生?
●空白的遊戲
他開的是哪一扇門呢?
沒有人知道。
有人開玩笑,說梁羽生的某些小說,實在是“歷史小說武俠化,又或者是”武俠小說歷史化“。確實,浮現在他筆底下的風雲兒女,帝王將相,許多都是歷史上的真人真事。代表作《白髮魔女傳》中那位”輕拂了寒霜嫵媚生“的絕代佳人,給讀者的印象如此深刻,除了角色性格鮮明,經歷曲折複雜外,還因為她的經歷中充滿了凝重真實的歷史氛圍。
曾經有位念英國文學的女孩子,讀書時提起中國歷史就害怕。有回讀《白髮魔女傳》,看到什麼明朝三大怪案“挺擊案”,“紅丸案”、“移宮案”;青天白日,鄭大混子手執棗木棍,硬闖慈慶宮;又有遍佈神州,氣焰囂張的特務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東廠特務頭子魏忠賢與容氏又有個私生女兒容娉婷……譁,這女孩子看得大樂,竟巴巴地跑到圖書館去,猛翻起明史來。
金庸的武俠小說更注重歷史環境的表現,依附歷史,從此生髮開去,演繹出一連串虛構的故事。有時還直接取來歷史人物和事件發揮成武俠小說,其歷史人物和事件,金庸寫來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亂真。到了最後,他壓根就把歷史傳奇化,傳奇文化化了。
封筆之作《鹿鼎記》裡,金肩已不再說寓言了,他說歷史,說傳奇,說文化。韋小寶所做的許多事,包括殺鰲拜,會見羅剎國公主等事,都是有歷史原型的,他只不過作了再認識、再評價。從作品含有的歷史厚度而論,金庸無疑比梁羽生更高一層,其寫作技巧高明得多。“讀來讀去,還是金庸”,並不是虛言。
古龍和梁羽生、金庸並稱為“新派武俠小說三大家”,在這一方面卻是自行其路。他從不寫“江山”,只寫“江湖”。他的小說可以說是沒有歷史背景的,拋開了所有的束縛,企圖憑感性筆觸,直探現實人生。由是,在武俠人物身上,他代入了現代人的許多情感、觀念和語言,有時候就容易和讀者的看法不謀而合,從而產生親切感。
古龍步入“武壇”,是為生活所迫,並沒有梁羽生與金庸執筆之初時相互引薦、相互鼓勵的佳話。古龍是“為了等錢吃飯而寫稿”。
他的創作可分為三個時期,據他自言:
早期我寫的是《蒼穹神劍》入《劍青梅香》,《孤星傳》《湘妃劍》,《飄香劍雨》《失魂引》
《遊俠錄》,《劍客行》《月異星邪》《殘金缺玉》
等等。
中期寫的是《武林外史》,《大旗英雄傳》(即《鐵血大旗》,《情人劍》(即《怒劍》,《浣花洗劍錄》(即《江海英雄》,還有最早一兩篇寫楚留香這個人的《鐵血傳奇》。
然後,我才寫《多情劍客無情劍》,再寫《楚留香》,寫《陸小鳳》,寫《流星·蝴蝶·劍》,寫《七種武器》,寫《歡樂英雄》。而一部在我一生中使我覺得最痛苦、受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
第一階段是古龍初入“江湖”闖蕩,為的是賺錢餬口,自然是沒有多少創新與責任感,摹仿的痕跡很濃,但從小說的情節佈局來看,已可看出古龍具有巨大的潛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有一定的文學素養。
中段的創作可從《武林外史》開始,古龍進入了探索期。從《武林外史》到《鐵血大旗》再到《絕代雙驕》,可以看出古龍已體驗到當代武俠小說不應再走傳統武俠小說的老路。
古龍後期的作品進步很多,因為這時已不必再時刻為稻粱謀,責任感加強。加上屢屢試筆,多年曆練,眼界開闊,自然使他的作品意境深沉、幽遠,富有詩意和哲理,語言灑脫不俗,人物塑造偏向“人性”。小說情節更是。“奇”“險”兼備,鬼神莫測,令人喘不過氣來,一定要追讀下去。
所以人稱他為“江湖一怪俠”。
《楚留香傳奇》就是古龍成熟期的產物。
也是他第一部以幾個主要人物貫穿全書,每個故事卻又獨立的系列小說。
以後才有了《陸小鳳傳奇》等等。
所以它最能體現古龍的創作風格,最能體現古龍的情感路向。
這時候的古龍,已經厭倦了武俠小說所落入的固定的形式。
他說:誰規定武俠小說一定要怎麼寫,才能算正宗?武俠小說也和別的小說一樣,只要能吸引讀者,使讀者被你的人物故事所感動,就是成功的。
他還說:武俠小說中已不該再寫神,寫魔頭,已應該開始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