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2章 向大西南進軍

在處理腳盆雞遺留問題基本結束的時候,迅速進兵吐蕃,事實上完成神龍國最終的統一,也就差最後一步了。

當時吐蕃當地統治者,大部分知道大勢已去,只能接受這個結果;但是也有少部分冥頑不化的傢伙,在國外勢力的煽動下,試圖抵抗甚至獨立。

單從力量對比來看,這種抵抗確實是有螳臂當車之嫌。

但他們也是有所倚靠的,那就是地理優勢。

由於是高原,缺氧嚴重,正常人到那裡是很難生存的。

而歷朝歷代,正是憑藉這個優勢,中原王朝始終拿吐蕃沒有辦法。

即使強如大唐,也只能選擇和屈辱的和親手段,換取和平。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清代,歷經康熙、雍正兩朝,才真正以駐軍的形式,完成了對其的實際控制,將這片土地事實上納入 了神州的版圖。

而到了國府控制時期,這種情況又發生了倒退:國府始終未能在吐蕃形成正式駐軍。

劉子龍堅決表示:必須在吐蕃實現駐軍,必須確保吐蕃在我們的手裡。

為了支援部隊進入吐蕃,南北方和解後,立刻著手進行準備。

而最終進軍任務,交給了整編過的第十八軍。

第十八軍是一支南北雙方融合而成的部隊,其中既有長期跟隨劉子龍作戰的部隊,也有原國府軍的王牌部隊組成,都是在抗戰戰場上赫赫有名的部隊。

駐軍的第一步,就是從著名的康巴戰役開始,從而開啟了進軍雪域的大門。

而這一仗,也成為了神龍國大地上的最後一戰。

康巴,位於三江流域中上游,高山連綿,河流縱橫,易守難攻。憑藉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吐蕃門戶,自古便是藏東重鎮,有雪域之門的美譽。

但凡雄踞吐蕃的勢力,都牢牢握住康巴這個咽喉之地。

自從劉子龍提出進軍吐蕃的號召,從此展開了一系列進軍活動,而康巴,便是我們部署的第一步。

而世界上有很多暗中支援吐蕃勢力的國家。

比如隔壁村的白象。

南北一統後,他們知道劉子龍肯定會進軍吐蕃。

從自身利益考慮,於是他們決定向吐蕃當局提供軍事支援。

僅僅是第一批武器,就數量眾多。包括布倫式輕機槍144挺,斯坦機槍168挺和1260支步槍和大量子彈。

吐蕃軍隨即開始招募新的部隊,擴充軍力,從14個代本(相當於團)擴充到17個代本,希望以此阻止我軍的前進步伐。

他們居然妄想憑藉這些武器抵擋大軍的進攻,只能說是井底之蛙,夜郎自大。

除了暗中準備戰爭外,也公然進行各種割裂行動。

比如吐蕃軍分三批將國府駐吐蕃辦事處全體人員和其他國府人員及家屬及一些內地商人共130多人押解到白象邊境,迫使他們返回內地,

這一事件表明了吐蕃當局的狼子野心。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試圖依靠和平談判解決問題,故而一直在努力勸說其高層能夠接受和平解決的辦法,不要螳臂當車。

但長期鬥爭經驗鍛煉出來的劉子龍當局,還是以立足武力解決的態度,認真進行作戰準備。

第一,對部隊進行深入的思想教育和動員,教育部隊遵守相關政策,牢固樹立長期建設吐蕃、鞏固國防的思想。

軍地聯合釋出《進軍吐蕃動員令》,號召進吐蕃部隊全體指戰員發揚英勇頑強、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堅決、勇敢地完成解放吐蕃、保衛國防的光榮任務。

第18軍還召開了慶功出師大會,各師亦分別召開了出師動員會議,介紹吐蕃的情況,闡明解放吐蕃的偉大意義。

各級組織還結合部隊少數人員中開始滋生的貪圖享受、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思想,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入反覆的教育工作。

經過動員和思想教育,部隊的思想覺悟大大提高,明確了進軍吐蕃的重要意義,紛紛表示堅決完成進軍任務,一定要把國旗、軍旗插上喜馬拉雅山!

為了貫徹好黨的民族政策,部隊普遍進行了民族政策的教育和學習,幹部帶頭掀起了學吐蕃文、吐蕃語的群眾性運動。

部隊還制定了《進軍吐蕃守則》,除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外,還特別規定,必須嚴格執行信仰政策,尊重吐蕃族同胞的風俗習慣。

如不經允許不進寺廟,遇到瑪尼堆(用刻有經文的石塊和石片壘起的石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