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滬城既然陽光極好,那便栽種喜陽的作物便是。
挖渠引水,因地制宜,這般精妙的法子被傳出去之後,也是驚得整個朝廷都動盪了。哪怕是平日裡和寂家並不如何對盤的政敵,也對此事兒說不出半句質疑之言來。
北燕皇帝雖然忌憚寂家多年根基,也是對寂家多年的上諫多多忽視。但是此事兒到底還是事關邊境安危,是干係著北燕軍政的社稷大事兒,聽著這個訊息覺得可行,也是極為迅速的就命人著手此事兒去了。
寂流蘇的法子人人都覺得可行,自然是沒有讓任何人失望,不過是半年時間,就已經是卓有成效了。
他城之水從挖好的水渠引入滬城之後,滬城的乾旱便是很快得到了緩解,戶部的人特意去了滬城一趟,檢查說那土壤確實是沒什麼問題,只是水分少了些,雖然是種不得北燕各地慣用的水稻,但是種種玉米等糧食也不是不行。
土地的問題解決了,只是荒城到底還是荒城,沒有人煙,這土地都收拾出來了,總歸這滬城還是需要人回來才對,只是那些個周邊的老百姓卻只是觀望著,似乎也是在懷疑這新改造出來的滬城到底能不能住人生活下去。
因此這些個百姓也是觀望了許久,遲遲沒有動作,北燕朝廷雖然並不算是什麼貫通仁政之道的好朝廷,但是總歸也沒猖狂到將百姓一股腦的趕進滬城去的地步,見著這些個百姓不願意進去,朝廷也捨不得浪費太多國庫銀子用什麼金錢鼓勵,一時之間又是犯了難。
十四歲的寂流蘇看著寂家家主期盼的目光,又是說出了一個解決之法,只說將如今的滬城新開墾的地方劃分成地,採用頭一年免費租賃的方式將這土地許給各地自願需要的百姓,言說頭一年的進去滬城的人都可免除自身一年的稅收。
除去免除稅收之外,這些人都可以選擇在滬城之中經營所謂的喜陽作物,一年之後若是有人做出收成好的莊稼,那麼這莊稼悉數算作是所種之人自己的東西,並且收成最好的一戶,朝廷會額外給出獎勵。
到了第二年,進入了滬城的百姓可根據自己在滬城這邊的實際的情況,由著這些個百姓自己決定繼續在滬城待下去與否。
換句話來說,就是朝廷免會除入城之人一年的稅收,然後再免除一年滬城的土地租賃費用,讓這些人自己進去種個莊稼當一年免費的試用土地之人罷了。
如此一來,北燕朝廷並沒有損失國庫的銀子,只是少收了一年的稅收罷了,而滬城這一年的作物悉數給了新入城的百姓,也實在是沒有什麼不恰當的地方,畢竟這滬城只是一座開拓出來的荒城,若是這些人不進去,也是沒有半分收成,如今既然是頭一年,交給這些個百姓自己去折騰便是。
況且北燕朝廷的皇帝以及文武百官都打定了主意,若是這滬城的第一年折騰的不錯,時日後滬城便算是真的開拓出來了,那這結果自然便是皆大歡喜,也順帶著給北境的邊疆戰事兒增加了一個籌碼。
反之,假如這折騰的效果不好,那他們就發難寂家,讓寂家背這個黑鍋便是。
這些人算盤打的叮咚響,明白了這是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之後,北燕也是很快便將此事兒給交代下去了,而那一句第一年收成全歸自己的話,讓一些蠢蠢欲動的百姓們動了心思,秉著試一試的心態,當真有不少百姓湧入滬城,去做那極有可能一年暴富半生不愁糧食的滬城首批試驗者去了。
雖然乾旱之事兒已經解決,百姓已經入住,但是畢竟是個沒有定數的事情,北燕的一眾官員也是有些緊張事態到底如何。
------題外話------
二更九點。
本書由滄海文學網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