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能力,塑造性格,是一個綜合力緩慢栽培的過程,不一定非要在涉及安全的這個問題上鍛鍊吧?在生活中的其它方面,必須學習、做家務、關心父母等,都可以得到鍛鍊。
所以說,因為最早的禁摩令,電動腳踏車和燃油助力車發展起來了。
可未來,國家遲早還是要在這方面進行限制的,周方遠重生前就已經看到苗頭了,莫非還能是假的不成?
所以電動腳踏車,不能涉入太深,免得到時候無法自拔,反而被牽扯連累,但也不能不發展,一方面是技術積累,一方面就是市場的問題了。
就周方遠重生前的那一世,我國毫無疑問就是全球電動腳踏車生產和銷售第一大國,在當時來說,全社會保有量約2億輛,年產量約3000萬輛。
從生產情況來看,17年我國電動腳踏車產量為3113.14萬輛,同比增長2.34%;2018年1-4月我國電動腳踏車產量為799.32萬輛,同比增長8.62%。
從銷量情況來看,2013年國內電動腳踏車銷量約350萬臺,2014年約400萬臺,2015年約550萬臺,2016年約600萬臺,2017年銷量達到700萬輛,可見電動腳踏車的市場十分可觀。在2017年米國的電動腳踏車漲幅高達440%,其中我國的電動腳踏車產品佔據了最高的份額。
由此看來,我國電動車產業規模維穩,其市場銷量呈上升趨勢!
這麼大的市場,就是一塊大肥肉,不吃一口他都對不起自己。
而且電動腳踏車在新國標之後也不是沒有機會,比如說智慧化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智慧化就是大勢所趨,可以預見到,未來電動腳踏車產量進行合理控制將是行業發展的新常態,量的增長將逐步讓位於質的提高。
隨著網際網路+的來襲,電動車也步入智慧化時代,智慧化已經成為電動車行業重要的產品升級方向及技術突破口。智慧鋰電電動腳踏車時代已經來臨,面對新的電池及電機控制技術的出現,常規電動腳踏車已經滿足不了市場對新產品的要求。
舉個簡單的例子,電動腳踏車企業完全能夠推出可以透過手機APP進行人機互動的產品,比如說指紋0.5秒解鎖,完全能給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使用者體驗。
這一點,在06年做不到,那麼在18年19年還做不到嗎?
從市場需求看來,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腳踏車消費國。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城鎮化程序的加快、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並在新能源和節能減排政策的推動下,市場需求肯定還會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隨著電動腳踏車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費者品牌認知能力的增強,一線品牌電動腳踏車生產企業的市場容量將繼續擴大,市場佔有率將穩步提升,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
所以說,機遇永遠是和危機並存的,看到危機能讓企業避免損失,看到機遇能讓企業迅速發展。
當然了,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國家還是有相關法律出臺,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不管不顧一刀切,那樣是省事兒了,問題也不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