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2章 奢侈品文化

可能有人疑惑,為什麼要用渠道換購買資格呢?

為什麼要把奢侈品引入國內呢?國內的老百姓生活才剛剛有所好轉,就算有部分人提前富起來了……但是,何必要把這些賺錢的機會留給老外呢?

周方遠這樣直接提供渠道的方式,是不是等於是主動開啟國門,然後引導這些餓狼進入華夏市場?

如果……如果真的有人這麼想,周方遠一定會狠狠的嗤笑他。

難道說他不提供渠道,人家就進不來了嗎?難道說他周方遠不這麼做,國內的有錢人就不買奢侈品了嗎?

不,國內沒有渠道,他們大可以去國外買。

不,周方遠不做,自然有人會代替他來做。

所以這就是一道無解的難題。

更重要的是,奢侈品,本就是社會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當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奢侈品必然是會出現的,從古至今,無論中外,奢侈品的身影從未真正的消失過。與其說,奢侈品是一種價格超級虛高的物質產品,倒不如說,奢侈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符號。

奢侈一詞源於拉丁詞LUXUS,原意是指“閃光的並具極強的繁殖力及非凡的創造力”。

現代奢侈品起源於十七世紀初的法蘭西,以路易十四國王為代表的貴族、王室,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再提供歐洲其它王室專用,逐漸形成市場交易。

絕大多數歷史悠久的奢侈品,最初都是歐洲王室,然後是世界各國王室的專屬消費品,而這類奢侈品的從業者又都非常矜持而且精緻,而奢侈品牌的個性主要源自於對自己品牌的驕傲與自信,和對顧客的尊重。隨著我國慢慢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並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整體消費觀念的改變,慢慢也將奢侈品納入自己的消費計劃中,從而在短短的二十年內,使得我國在09年越居全球奢侈品消費第二大國。

奢侈品的誕生最初只是服務於貴族王室這一類特殊的群體,正因為他們身份的特殊性,在日後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就把奢侈品的消費看作是身份品質的象徵。有了這個觀念做指導,那麼接下來,必然是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從而刺激奢侈品的消費群體進一步擴大,那麼奢侈品牌也就應運而生。

然後一個奢侈品牌有了它的高階消費群體,並不代表它就能順應歷史洪流,屹立不倒的跟隨歷史的車輪繼續前進,這就關係到這個奢侈品牌的塑造以及品牌推廣的問題了。

隨著人類社會文化的發展,奢侈品經典品牌要想能夠百年屹立並且持續獲取高利潤,重點在於奢侈品品牌要以美學文化為核心,並同時兼顧“歷史傳統”、“風格主題”與“品質功能”三大要素的支撐。奢侈品牌在塑造品牌的過程中,文化起著催化劑的作用,使品牌更具有意蘊,一個具有良好底蘊的品牌,能帶給人一種心靈的慰藉與精神的享受。有學者提出奢侈品品牌的六個特點:極佳的品質、昂貴的價格、稀缺性、美學價值、傳承歷史與非必須性。

奢侈品除了它所蘊含的文化引力,還需要另一個特性做為它發展的基石,那就是工藝品質,沒有優質的產品,品牌無法長久。奢侈品產品提供最大的應用價值,就是品質保證。

LV、GUCCI、香奈兒、愛馬仕……不知從何時開始,這些國外的奢侈品開始成為國人競相追捧的物件。這些年,國人買走世界一半奢侈品的新聞頻頻被爆出,華夏,逐漸會成為全球第一奢侈品消費大國,其對奢侈品的瘋狂痴迷令世界刮目相看。國人為什麼喜歡買奢侈品?一個不容忽視的主要原因,就是國人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為了那些閃閃發光的奢侈品,土豪們一擲千金,小白領節衣縮食,狂熱追求那些所謂的高品質生活。

改革開放後,我國市場的大門開始向外國敞開,大量國外的品牌湧入了國內市場,那些價格昂貴的奢侈品也不例外。有人曾積極引進西方經濟學家的論著,證明“奢侈有理”和“奢侈有功”,這也為國內興起奢侈之風鳴鑼開道。

當然,奢侈的背後,隱憂是不少的——消費升級的同時,一股攀比炫耀之風暗流湧動;過度追求物質生活,心靈變得空虛寂寥;商家大造噱頭,挑起大眾非理性奢侈的神經;沉浸於奢侈品帶來的虛榮感中,而忽視其背後的文化內涵……

然而事實上呢,我國的奢侈品消費,主角還真不是所謂的達官貴族,而是高階白領乃至金領為主的中產階段,他們透過消費奢侈品牌表達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品味,顯示自己的財富、身份和地位,努力想成為上流社會的成員。其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