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拉是很普通的沙拉,聖女果,橄欖果,牛油果,加上一些苦菊和玉米粒,這些東西,大部分都是阿爾諾自家的農場產出的,雖然照顧這些蔬菜會比較麻煩,但勝在無公害。而且麻煩不麻煩的,有時候還是要看個心情,心情對路了,麻煩的事情也能當做是一種陶冶情操。
主菜是牛排和鵝肝,牛排不用說了,鵝肝的話,周方遠以前並沒怎麼吃過。
歐洲人將鵝肝與魚子醬、松露並列為“世界三大珍饈”,但周方遠一直對鵝肝挺排斥的。主要是他前世的時候看過一些影片,影片裡,養殖肉用的鵝肝,本尊的鵝都會被人類強行餵食大量的食物,卻不讓它們活動,一個個養成大胖子。所謂的法式鵝肝,其實就是鵝的脂肪肝,正常的鵝肝原本應該只有核桃大小,但卻因為人類的國度培養,硬生生填塞成了人臉那麼大,白白的,拿在手裡好像果凍一樣發顫。
真的是看著就覺得噁心,而且實在是有些殘忍。當然了,人類有很多美食都比較殘忍,各國都有類似的菜餚,所以殘忍什麼的擱一邊,主要還是噁心。
除此之外呢,鵝肝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膽固醇和鐵、鋅、銅、鉀、磷、鈉等礦物質,確實有補血養目之功效。
鵝肥肝含脂肪40%到60%,相當於裝飾蛋糕的奶油。在這些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佔總脂肪量的65%到68%,而另外的三分之一是飽和脂肪酸。另外每100克鵝肥肝中含4.5克到7克的卵磷脂,是正常鵝肝的3倍。鵝肥肝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銅、三醯甘油、卵磷脂、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它可增加體內的酶活性,調解鈣、磷代謝,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
但同時鵝肝還屬於高膽固醇食品,並且其富含於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人體膽固醇的含量,至於商家宣傳的完全不會升高人體膽固醇含量,出於商業的目的更多。食品科學裡說“不飽和脂肪有利於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其實是因為飽和脂肪會升高膽固醇,而如果用不飽和脂肪取代食譜中的飽和脂肪,那麼就會避免了飽和脂肪的“作惡”。鵝肝中也有三分之一是飽和脂肪,吃下去了一樣增加膽固醇含量,而一起吃下去的那些不飽和脂肪對此無能為力。
這裡說一個比較冷門的小知識,其實所謂的鵝肝,嗯,它還未必就真的是鵝的肝。
大凡在國內的西餐店,你吃到的鵝肝,不管是抹面包的還是配牛排的,絕大機率都是鴨肝。這也不是黑心的店老闆在坑你,就算是去了東京,甚至去了巴黎,你吃到的基本上也還是鴨肝。因為“鵝肝”這個詞,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的翻譯。
現代漢語中所說的“鵝肝”,其實源於法語的“foiegras”,它可以翻譯成“肥肝”,甚至“脂肪肝”,但並沒有“鵝(oie)”這個詞。
法國銷量最大的拉魯斯詞典中,“foiegras”的詞義解釋為“所謂“肥肝”是指對養殖場中的鴨子和鵝育肥,並對其鮮肝進行專業烹調的方法。”
由此可見,所謂“鵝肝”真的不一定用的是鵝肝,所以說還是翻譯成“肥肝”更為準確。資料也證明了這一點,2014年全球生產的肥肝中,鴨肝佔到了總產量的95%。對於普通人來說,吃到真·鵝肝的機率微乎其微。即便是在法國,因為真正的鵝肝產量小,價格貴,所以吃的主要還是鴨肝。
如今,肥肝已經成為了法餐的代表性美食,其實對於法國菜來說,肥肝也是一樣舶來品。
這個世界上最先發現肥鵝肝美味的,並不是法國人,而是古埃及人。有歷史學者認為,在公元前25世紀的古埃及,正值古埃及文明的一個活躍期,當時的古埃及人已經發現,鴨鵝可以透過過分喂飼,得出肥大的肝臟。在埃及北部地區,有一幅4500年前的古老壁畫,畫中描繪的就是古埃及人在給鵝填餵食物。
古埃及人發現肥肝的美味,得益於獨有的地理環境。因為每年野鵝會飛到埃及一帶越冬,為了補充南飛消耗掉的能量,併為來年開春往北飛儲存好體能,野鵝會在埃及吃掉大量的食物,並將能量儲存在肝臟內。而古埃及人在捕獲野鵝的時候,也就發現了肥肝美味的奧秘。
公元前361年,斯巴達國王阿格西萊二世訪問過埃及,根據史料記載,他在從埃及返回時下令,要把鵝肝的製作方法帶回斯巴達。後來,隨著古羅馬稱雄地中海沿岸,肥肝的美味也被古羅馬人所掌握。而凱撒可以說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的,第一個沉醉於鵝肝的人,根據記載,凱撒喜歡用鵝肝配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