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傳之中的那樣強大,但也絕對不會真的弱小到不值一提。而且拉菲的名氣太大了,稍微有點動靜就天下皆知,小李哥要的是更上層的圈子,而不是全球揚名,所以他肯定不會選擇拉菲。
拉圖和奧比昂也差不多。
整個18世紀,拉圖酒莊為英國王室和貴族所欣賞,已經比其他波爾多酒貴20倍左右。1787年,痴迷法國葡萄酒的米國前總統托馬斯·傑弗遜就對拉圖城堡讚賞有加。1855年,拉圖酒莊位列頭等苑一級酒莊更強化了其在葡萄酒界的地位。在國內,拉圖城堡則在清末為中國人所認識,在當時皇室的葡萄酒譜裡,這類頂級酒被稱為“大酒”,音譯為“拉都”,似乎比“拉圖”更有王者之氣。
該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功於處於萌芽狀態的北歐葡萄酒市場的需求以及Ségur侯爵對葡萄園和酒廠的大力投資。Ségur侯爵家族擁有拉圖莊園近300年,直到1963年,將酒莊四分之三的拉圖莊園股份出售給一家英國公司——英國培生集團。
1993年6月,法國百貨巨頭弗朗索瓦皮諾透過他的投資控股公司艾特密以8600萬英鎊收購了酒莊。
自此經歷了30年“英國”統治的拉圖莊園最終又回到了法國人的懷抱。
所以現階段想要買拉圖,花費的力氣可能是最大的,因為法國人也有國民情結啊,拉圖剛剛才迴歸十多年,現在如果再次出售,法國人脆弱的神經說不定要受到多大的衝擊呢,這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其實奧比昂倒也不是不能選,要知道,在1935年,米國紐約金融家克拉倫斯·狄倫在波爾多買下奧比昂酒莊時,酒莊已處於破敗的邊緣。七十年來,狄倫家族向酒莊投入大量資金。克拉任斯修復古堡,擴建橡木桶酒窖,在波爾多第一個使用不鏽鋼發酵桶。他的兒子道格拉斯·狄倫在艾森豪威爾總統時代任米國駐法國大使,回米國後先後任肯尼迪政府的副國務卿和財政部長。無論是外交官,還是政府部長,道格拉斯經常用奧比昂酒招待各國貴賓,將酒莊聲譽推向新的高度。
1958年狄倫家族成立了奧比昂酒莊的控股公司克拉任斯·狄倫公司,之後對酒莊不斷投資,建現代化發酵窖,實行葡萄品系選擇,修建地下大型酒窖,重新裝修酒莊。兩代人的努力,將奧比昂轉變為傳統和現代結合得完美的頂級酒莊。傳到第三代,克拉倫斯的孫女瓊安·狄倫是家族中最精心經營酒莊的一位。從七十年代她接手酒莊開始,奧比昂酒莊才在經營中獲利,使狄倫家族得以逐步擴充套件家族的葡萄酒王國,陸續兼併了佩薩克的其它三個頂級酒莊。瓊安先與盧森堡王子結婚,育有一兒一女,兒子侯貝·德·盧森堡王子與女兒。丈夫去世後瓊安與德·穆西公爵結婚。
侯貝·德·盧森堡王子童年時代便在酒莊度過許多愉快時光,有許多機會品美酒。18歲開始任酒莊理事,1997年進入公司的管理層,現在是奧比昂酒莊董事總經理,克拉倫斯·狄倫公司副總裁。身份地位實在是有些高了,如今的奧比昂的擁有者之中,居然還有一國王子。是,這年頭王室基本上都不行了,就算混得最好的英國王室,也沒多少錢可以花,和真正的大富豪是完全不能比的。但同時還要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王室成員這樣的貴族,有時候臉面是最重要的。
他們現在擁有奧比昂莊園,也算是很有名氣了,如果沒有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就算給再多錢估計對方也不會賣掉莊園,不然其王子的身份,反倒會收貨更多的嘲笑之聲,這對於堂堂王子殿下來說,想來也是肯定不能接受的。
所以經過多方的選擇之後,最終小李哥將目標放在了瑪歌酒莊的身上。
瑪歌酒莊的地位不用說了,其擁有者,是來自希臘的門澤普洛斯。
瑪歌酒莊有著漫長而富有激情的歷史。早在17世紀,其出產的佳釀就位列卓越葡萄酒的殿堂,名聲遠傳大西洋彼岸,米國開國元勳托馬斯·傑斐遜對其讚不絕口。酒莊的新帕拉第奧式的城堡也令人讚歎,被譽為是“梅多克的凡爾賽宮”。1855年,眾望所歸下,瑪歌酒莊被評為一級莊。然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受經濟衰退的影響,再加上幾個災難性年份,讓已遭受一些磨難的瑪歌酒莊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這時候,安德烈,這個希臘人站了出來。
1915年,安德烈·門澤普洛斯出生於希臘佩特雷,從小父親就堅持讓他們幾個孩子學習好幾門外語,將來走出國門去賺錢。安德烈因此掌握了包括英語和法語在內的六門語言。他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在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