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7章 再見於禁

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人,三國時期……

咳咳,說錯了。

周方遠害怕自己認錯人了,還專門拉下車窗仔細看了一眼,這才確定不遠處的人正是于禁,自己的那位發小。

下意識的,他就喊出了對方的名字,其實一張嘴他就有些後悔,但是沒辦法,喊都已經喊出去了。

于禁聽到周方遠的喊聲,完全本能的扭過頭來,然後兩人四目相對。

周方遠還好,于禁的臉色就有些……嗯,怎麼說呢,有些牽強的感覺,一副想笑,卻又無法控制面部肌肉的樣子。

“是,是你啊,周方遠……”

“叫我遠子就行,就和以前一樣。”

周方遠直接把車就停在了地庫門口,然後推門下車。什麼?沒素質?抱歉,這棟樓如今已經整體被遠方集團買下來了,地庫也是他的底盤,他想怎麼停都可以。

開門下車,周方遠兩步來到于禁面前,上下打量了于禁幾眼,然後伸手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還用力拍了拍于禁的後背。

“你這貨,啊?這會兒咋還見不著人了?我聽你媽說了,說你學習不錯,作為交換生交換到英國去了,我還給你打了電話來著,你也不接,發資訊也不回,我還琢磨呢,我是不是哪得罪你了。”

周方遠笑著說道,笑容非常的認真。

“沒,沒有……我就是……就是學習太忙了,我爸我媽我都很少聯絡的……”

于禁的眼睛下意識的掃向一旁,不是在看誰,而是不太敢和周方遠對視。

他什麼想法周方遠當然知道,無非是周方遠現在發展太好了,是國內有名的企業家,有人說周方遠如今是國內首富,當然也有人不服,但不管是不是真的首富,他既然能被人拿出來參加到首富評選之中,就說明他的財勢已經到了一定高度了。而於禁呢?他還在上學呢。

于禁是那種對階層比較看重的人,同階層內,他是很容易相處的人,一旦跨越了階層,他就不太會和人相處了。

就好比前世周方遠混的不行,于禁越混越好,漸漸的就和周方遠不聯絡了一樣。只不過當時是他于禁牛啤,周方遠不行,于禁的階層比較高,他不願意和低層次的周方遠聯絡。如今卻變過來了,周方遠的階層比他高了,他明顯是有點不敢和周方遠聯絡,躲得遠遠的,連過年也只是短暫回來一趟,最多是年三十在家,周方遠幾次大年初一去他家找他,他都已經不在了,說是出去拜年了。

這個理由倒是沒問題,但周方遠還是能感覺到,于禁在躲著自己。

畢竟如果不是故意躲自己的話,于禁也沒有道理電話不接簡訊不回啊。

周方遠不懂心理學,對於他來說,心理學這種東西實在是有些高深了,當然了,人們都說,一個成功的商人,應該是一個心理學大師的。就算當不得大師的稱號,但也不能什麼都不懂。所以周方遠其實是有在給自己開小灶,只要有時間就會認真的看一些書,掌握一些之前不曾掌握的東西。

就比如說心理學吧,起碼他知道幾個心理學裡面很重要的效應概念。

比如說暈輪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

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從而掩蓋了其它品質或特點,所以也形象地稱之為光環效應。追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你因為一個歌手寫詞寫得好而喜歡上他,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會喜歡上他的其他特點。比如,你漸漸會覺得他是世界上聲音最動聽的人、是你見過最帥的人,甚至還會假設他的道德水平也比較高。

暈輪效應本質上是一種認知偏差,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方式。所以,“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其實是你的心理在跟你玩遊戲,千萬不要輕易當真。這一點,周方遠是非常非常認可的,他曾經喜歡過羽泉,就覺得羽泉的歌好聽,然後漸漸的,覺得海泉長得挺可愛的,肉乎乎的,羽凡呢,一開始看覺得這人真醜,但漸漸的這種看法也發生了變化。

這就是明顯的暈輪效應。

再比如說歸因偏差,歸因指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及行為結果進行因果判斷的過程。

歸因偏差應該是分成兩類的,其中一種是基本歸因錯誤,就是人們在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歸因時常常更關注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而忽視了情景因素。就好比說大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