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9章 再見於禁(三)-白酒

脂肪蛋白質,反應出了些什麼醛酯醇。問題在於,不管是哪個香型的白酒,都很難像金酒威士忌一樣加冰、空口喝,也不大能相容果汁飲料、雪碧、冰紅茶。這一點,是我國白酒和國外蒸餾酒最大的不同,國外的蒸餾酒,即便是烈度極高的伏特加、朗姆酒這一級別的,也大多能空口享用。

但白酒不行,白酒的特點就是很難空口品嚐。就連老一輩人喝白酒也總需要點下酒菜,最不濟也得來根醬油桶上拔下來的鐵釘子。所以這對於入門選手來說,可以說完全是新的飲酒領域,放棄也不是不可理解的。

至於說白酒的起源,這個真的不好說,算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那種情況。

現代的“白酒”一詞,通常指穀物蒸餾酒。而從漢魏到晚清,國人就一直把米酒叫做“白酒”,把白酒叫做“燒酒”、“火酒”、“燒刀”。

漢魏時代釀酒,有清酒和濁酒之分,濁酒麴量少,酒精度低,渾濁度高,清酒則曲量多,酒精度高,也相對清澈。

從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開始,西方專家和我國學者都認為,白酒是元代蒙古人從阿拉伯人處學來的蒸餾法以後才出現的酒,雖然近年來一直有學者試圖把我國白酒的誕辰上推到唐宋甚至東漢,但證據並不確鑿。

總體來說,以我們現在對白酒起碼要三十八度以上,最好能有五六十度的期許來看,大規模生產燒酒,還是元代的事情。

白酒流行了幾百年,而真正取代黃酒的地位,成為中國酒文化象徵,確實要等到建國以後。白酒的流行路徑有兩條,一條是茅臺上桌,一條是辣椒下酒。就目前的青年人飲酒趨勢來看,白酒什麼時候摻上了蘇打水加進了冰酒石,才算是邁入了走向世界的新徵程。

說起來也好笑,白酒長期作為國酒用來招待訪華的美蘇首腦,成為外交的酒,友誼的酒。

在這種情況下,白酒都沒能全世界流行,這和酒麴帶來的風味過於“東亞”關係很大。

如果當年換成沒什麼風味成分可言的液態發酵酒,白酒說不定早就和伏特加一樣,就變成雞尾酒最常用的基酒之一了。就是因為風味太過於獨特,你要不是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人文環境裡,想要接受白酒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眾所周知的是,接受門檻越低,一件東西的傳播力度就會越光,西方文化裡的很多東西,就是佔著這麼一點便宜,才能廣為流傳。而東方文化裡的東西,特點是足夠強烈了,但也因此變得難以傳播。

白酒,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而三哥今天帶來的,是更加有特點的北桐的地方酒,周方遠已經可以預見於禁三杯酒下肚之後的樣子了,在他的印象裡,于禁可從來不是什麼能喝酒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