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9章 再見於禁(三)-白酒

兩三年也就倒閉了,酒的品質是不錯的,但別忘了,我國可是產酒大國,有名的酒太多太多了,北桐酒廠這樣沒什麼名氣的,基本上只限於本地銷售的白酒,基本上是活不下去的。畢竟你走不出去,但別人卻能走進來,此消彼長之下,北桐就長的營業額一年不如一年,負債累累,破產倒閉是遲早的事情。而且前世就沒人承包酒廠,最終酒廠的結果就是不了了之。

白酒就我國酒類的統稱,又稱燒酒、老白乾、燒刀子等。華夏白酒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複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澱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製而成的各類酒。

作為蒸餾酒,白酒在全球範圍內還是有些名氣的,而且放眼全球幾大蒸餾酒之間的差異,無非是原料和釀造方法。

蒸餾酒的原料要麼富含果糖,要麼富含澱粉。釀造方法總體來看,都是發酵蒸餾貯存,有時候還需要一點勾兌技巧。

不過相比之下,白酒的名氣在世界範圍內,還是比其他蒸餾酒的名氣要小的。

先看看,除白酒以外的五大蒸餾酒:首先是威士忌,威士忌一般用大麥、黑麥、燕麥、小麥或玉米做原料,不同國家標準不一樣,不過威士忌最廣為人知的特色,是需要在橡木桶裡放一段時間。

然後是伏特加,伏特加的主料是馬鈴薯或玉米,相比其他幾大蒸餾酒,最主要的特點是“味道純淨”。也就是說,一口下去,除了迅速補充酒精帶來的滿足感,你很難嚐出別的什麼穀物水果。

金酒誕生之初,其實是專供東印度海員商人續命的利尿劑,它的特殊風味來自杜松子,也有廠商會在釀造時加入橙皮、豆蔻、甘草、荽子等特殊原料,以求更令人難忘的味道。

從原料上看,朗姆和白蘭地比較類似。

朗姆的原料是甘蔗,算是一種製糖業的副產品。

白蘭地一般用葡萄做原料,也有用櫻桃、蘋果等水果的。

白酒理論上也是糧食釀造的,但是隻要喝過酒的人,就絕對不會把白酒和同樣無色又度數高的伏特加弄混。白酒和以上幾種“西方”蒸餾酒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白酒是六大蒸餾酒中,唯一主動加入黴菌參與發酵的品種。

酒麴的原料是發黴穀物,酒麴釀酒,使白酒中含有大量的醛類,醛類和醇類發生酯化反應,也就形成了複雜的,不同於其他蒸餾酒大類的濃郁香味。當然,在不會喝酒的人,或者不能接受白酒的外國友人看來,這個味道說是抹布味或者餿米飯味,也不是完全沒理沒據。

白酒除了廣義上的“味道濃郁”,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同香型之間,風格差異太大。在不懂酒的人看來,白酒味道略奇怪,即使在白酒愛好者內部,也很少有人對所有香型大愛無疆。酒鬼言必稱的醬香、清香、濃香型分類,在建國之前,至少在國家層面上,是不存在的。之前幾百年,雖然各地酒廠各有風味,但基本上是茅臺不犯老白乾,你喝你的酒,我喝我的酒。

民國時代,以知識界為代表,大多青睞溫柔細膩度數低的黃酒,而名媛紳士界,則多喜好時髦名貴的洋酒。

建國後,喜愛白酒的人民當家做了主,國家也就開始把白酒作為重點發展物件。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白酒才開始確定了香型,或者說,有了更加標準的劃分。

當年的八大名酒分別是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麴酒、茅臺酒(醬香)、西鳳酒(鳳香)、汾酒(清香)和董酒(董香),濃香型佔了四個。

白酒開始按不同香型分類,各香型也有了各自的概括語:

醬香型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

濃香型酒:窖香濃郁、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淨香長;

清香型酒:清香純正、諸味協調、醇甜柔口、餘味爽淨;

米香型酒:蜜香清雅、入口綿柔、落口爽淨、回味怡暢。

後來官方又認定了馥郁香型、芝麻香型、兼香型、董香型、豉香型、鳳香型等更多香型,評語也都是類似的寫意風格。雖然描述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從化驗結果看,不同香型之間成分確實不大一樣。

我國白酒複雜的香型劃分體系,總算就此形成。

至於不同香型區別到底在哪?相信很多天天喝酒的人也未必清楚。

其實白酒裡98%都是酒精和水,判斷香型也好,區分優劣也好,看的其實只是2%的芳香物質,也就是看帶著微生物的酒麴,和不同糧食裡的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