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節 東萊見聞

慶幸自己沒有被衝昏頭腦的同時,也對這兩州有了新的認識。

而周瑜則進一步追問道,“如此說來,青、徐二州豈不已成太平之世?”

“太平之世倒不還不至於。依謹所察險山惡水間依舊有匪徒出沒。”張謹如實說道,“不過此二州百姓安居樂業倒是真事。特別是齊侯在其治下實行‘二五減賦’之策,頗得百姓擁護。”

“何為二五減賦?”孫策好奇地問道。

張謹解釋說,“齊侯為休養生息,下令其治下屯戶皆減賦二五成。減賦後,不論何種租佃形式,何種租額稅賦,皆最少不得超過收成的三成,最大不得超過收成的四五成。”

“汝是說蔡安貞在大戰之際,還為屯戶減賦二五成!”孫策一臉詫異地驚呼道,“她就不怕軍糧不濟!”

其實也難怪孫策會如此驚愕。這個時代諸侯們的軍糧除了收稅與掠奪之外,絕大多數還是得靠軍屯來維持。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所謂的屯戶就是諸侯的農奴。像是曹操就實行官八民二的分賬比例。所以在孫策看來蔡吉的做法無疑太過婦人之仁。

不過周瑜並不這麼認為,卻見他低頭思慮片刻之後。欣然笑道,“依瑜看來。此事蔡安貞不見得吃虧。試想做蔡氏屯戶只需交三成田賦,北地的流民豈不是都跑去青、徐二州做屯戶乎。”

周瑜的話一針見血地點出了蔡吉的真實目的。漢末的土地問題頗為特殊,一方面是世家豪強大量兼併土地讓自耕農喪失土地,另一方面則是官府掌握大量荒地卻缺乏足夠的人口去開墾。所以說漢末的官府不僅要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還要同世家豪強搶奪勞動力。針對這一特殊的情況,蔡吉的“二五減賦”並非像後世那樣針對地主,而是隻在官府治下的屯戶中實施。如此一來既能吸引流民與隱戶投靠官府,也能變向地迫使世家豪強減租減息。

所以周瑜的話音剛落,張昭也跟著點頭附和道。“蔡安貞不愧為女中管子。”

孫策為人最講究實用,眼見周瑜和張昭都贊同蔡吉的政策。他也跟著心動起來,“那東吳可否也實施此策?”

“不可。”張昭斬釘截鐵地否決了孫策的提議。待見後者露出不解之色,張昭又跟著解釋道,“東吳地廣人稀,以三成田賦屯田不足以支援軍糧供給。”

“瑜也覺得此事不妥。”周瑜頷首進言道,“不過伯符倒是可以借鑑蔡安貞之策,廣徵民夫開墾軍屯。”

聽罷二人連番進言,孫策欣然受教道。“那就依公瑾與子布先生所言。先在吳郡征夫屯田。”

“喏。”張昭不動聲色地拱手領命。

孫策則滿意於自己借鑑了蔡安貞的良政,於是又向張謹詢問道,“張郎在東萊遊學四年。想必認識了不少東萊俊傑。”

“不瞞吳侯,東萊俊傑多來自異地,郭奉孝、賈文和、龐士元皆是如此。”張謹拱手答道。

對於張謹舉例的郭嘉和賈詡,周瑜那是早有耳聞,甚至頗有同此二人一決高下之打算。不過最後一位他卻沒有聽說過,於是趕緊問道,“那龐士元又是何人?”

“回將軍,龐士元乃鹿門龐德公之侄,年約二十,雅氣曄曄,經學思謀,在北地頗得齊侯賞識。”張謹賣力地為自己的同門師兄鼓吹道。

在場眾人雖不認識龐統但經張謹這麼一介紹,加之其又得蔡吉的賞識,便不約而同地將龐統視作了冉冉興起的青年俊傑。卻聽孫策由衷感嘆道,“未能得見此等才俊,可惜,可惜。”

張謹卻在心中狡黠地腹誹,怕是爾等見了龐士元尊容,就不覺可惜也。不過玩笑歸玩笑,張謹還是決定言歸正傳,談一談他對東萊最為欣賞的一點——開科取士。話說,任何一個到過東萊的乃至青、徐二州計程車人都不可能不知道開科取士。如此跨時代的選拔人才方式給許多士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他們一離開蔡吉治下,就會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同其他士人分享。張謹自然也不會例外。

“其實除了毛遂自薦者之外,齊侯還以開科取士之法廣招才俊為其所用。”在整理了一番思緒之後張謹開始向孫策等人著重介紹起東萊的科舉來。

而張昭一聽張謹說到了“開科取士”,亦陡然打起了精神。其實張昭之所以將張謹帶到這來,為的就是要他向孫策說明東萊的科舉制。說起來蔡吉出仕至今,最有別於尋常諸侯的特點無非兩點,一是她的女子身份,二是她不借家族之力的用人之道。在漢末亂世之中家族的支援一直都是諸侯們不可或缺重要力量。不少諸侯的心腹之臣都來自於自己的家族。像是曹操是譙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