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的四個方位、互相和合干涉,互相分化又互相統一,(宇宙猶如一個大而無比的自然物理化學的洪爐。)變化生出一切眾生的種類。(參看本書第四章)因此世界上因有動力的妄能而有聲音,因有聲音而有物理的色相。因物理的色相而有香臭。因有香臭而感觸。因感觸而有味性。因味性而有思惟意識。(這六種作用,如連環聯圈不斷,互為因果,互為起滅)由此六種現象,構成雜亂的妄想,形成業力效能。(有正反和排吸,統一和分化的相對作用。)成立內外正反的十二種區分。由此強輪圈一樣地旋轉不停,所以世間上有聲音香臭味性感觸等變化。但無論如何變化,都由六位的能所互變,自始至終,終復為始。充其量的反覆變化,都窮極於十二變之中,形成一個輪周似的旋復作用。依據這種輪轉似的顛倒變化作用,構成眾生界的現象,所以世界上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有色(有色相和情想的。)、無色(沒有色相的情想的。)、有想(有精神存在而無形相可見,如鬼神精靈之類。)、無想(沒有精神作用而有形相可見,如精神化做土木金石礦物等的物質之類。)、非有色(無堅固的色情而有形象的存在,如水母浮石等。)、非無色(偶然暫有色情作用,而沒有長存的形象可得。),非有想(好像似有知覺,而其實沒有情想的作用,如蒲盧、向日葵、含羞草等。)、非無想(好像沒有情想,而其實也有情想,如土梟、破鏡鳥等惡毒禽獸之類。),如此等等,共有十二種類的眾生。〃

佛告阿難:〃這些每一種類的眾生之中, 也同時各自具有十二種生命輪轉顛倒的因緣。(換言之:人亦具有獸慾,獸也具有人心。民胞物與,心物是沒有絕對可分的界限的。)猶如一個人自捏其目,就會本能地眼前看到許多亂起的光華。須知靈妙圓明的真心自性,本自具足所有的虛妄亂想的功能。你現在要修證佛的正法三昧,對於發生虛妄亂想的根本原因,設立三個漸修的次第步驟,才能滅除其根。好像一個潔淨的寶瓶,久裝毒藥。現在要想除去毒汁,恢復原有的潔淨。必須先用湯水香灰洗滌,還它本來的潔淨,然後才可以儲藏甘露。如何各為三種漸修的次序呢?第一,是修習助因。修習一切善業,薰習一切善心,以消除它的助因。第二,是真修正性。培養善根,從事真正的修行,以剖出圓明靈妙的正性。第三,是增進善業。在行為上,為善無止境。在治心性的功用上,百尺竿頭,更求進步。如此幸修持,使與現行業力相反而行。所謂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了。

(一) 如何是修習助因?這個世界上十二種類的眾生,都依賴飲食而生存,所謂摶食,又名段食。就是眾生們依時間的分段,用肢體幫忙來吃食。觸食,領先感覺而食, 如日光空氣等。思食,精神上的食糧。識食,心理上的享受。因此眾生們,食甘甜的食物而能生存,食毒素食物便會死亡。所以一切人生採求得佛正法的三昧,應當斷除世間的五種辛菜。(蔥、蒜、薤、興渠―――此物中土所無)這五種辛菜,熟食使人容易發生淫慾,生吃使人容易發生嗔恨。如不戒除,即使善能講說一切經典,一切天仙聖賢,也都嫌其臭穢,和他遠離。鬼魅卻喜與其為伍,不知不覺間,就墮落在魔道 之中。所以一般修習菩提,而求無上正覺者,必要永斷五辛,這就是第一項的修行次序。

(二) 如何是真修正性?〃一般眾生要求證入佛正法的三昧,必須先要嚴持清淨的戒律,永斷淫慾的習氣。不飲酒、不食肉,以火淨食,不吃生物。如果修行的人,不斷淫慾和殺生的心,想超出三界外,是不可能的。 所以眾應當看破淫慾的事, 猶如毒蛇,視同冤家盜賊一樣。道德要守持聲聞乘的執身不動的戒律。以後再行持菩薩乘的清淨戒律和儀軌,再使執心不起。若得禁戒成就,在此世間,便永遠沒有相生相殺的惡業。 又能永不再起偷盜的心理和行為,就沒有互相負累的果報。在此世間,就不須償還宿債能夠做到這樣清淨的修行人,如果修習佛正法的三昧,不須要另得天眼通,就以這個父母所生的肉身,也自然可以看見十方世界,親見諸佛而聽法。能夠得大神通遊於十方世界。可使宿命清淨,再無艱難險阻,這是第二項的修行次序。

(三) 如何是增進善業,轉變現在所行的業力?能夠這樣嚴肅持守戒律,沒有貪淫的心。對於外界六塵物慾的現象,漸漸不會奔放流逸。因此必攝放心,回覆歸還到自性的本元。對於外界物慾現象的誘惑,既然不去追逐它、攀緣它,那麼,六根的生理本能,自然就沒有物件。這樣便會使奔流放逸的狂心休息了,返還到一靈不昧 ,純真無漏的境地。六根六塵的作用,既然能夠不再生志行